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突然向北京扔出了一句硬话。
他说,中国不应该将自己的“红线”强加给菲律宾。至于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访问马尼拉,这是菲律宾的“主权”,轮不到中方“指手画脚”。
这番话的火药味,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马尼拉正在一条极其危险的钢丝上,加速狂奔。
这场戏的导演,当然是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他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在台湾问题上点火?答案不在台海,而在他自己的总统府里,以及让他焦头烂额的南海。
首先,马科斯需要一场外部危机,来掩盖内部的权力斗争。菲律宾的政坛从不是铁板一块。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前总统的女儿,对马科斯家族的反击已经开始。莎拉直接祭出了“反腐”这张牌,剑锋直指马科斯。国内矛盾激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外部敌人,转移民众视线。台湾问题,就成了他最好用的工具。
其次,也是更核心的算计,是在南海的棋局上,马尼拉已经无牌可打。在仁爱礁、黄岩岛等问题上,菲律宾的小动作被中国海警的强大实力摁得死死的,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既然在南海正面战场上讨不到好,那就另辟蹊径,在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上,捅上一刀。
马科斯的逻辑很简单:通过在台湾问题上制造麻烦,来分散北京的战略精力,以此为自己在南海的行动换取空间和筹码。这是一种典型的“代理人”战术,而他背后的老板,就是华盛顿。
马科斯政府的这一系列动作,绝非心血来潮,而是早已规划好的投名状。
他本人就曾公然放话,如果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爆发冲突,菲律宾“不可能置身事外”,甚至“将被卷入其中”。这等于提前向美国递交了保证书:一旦开战,菲律宾会毫不犹豫地站队美国。
再看行动。林佳龙窜访菲律宾,马尼拉不仅不阻止,反而高调接待,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践踏。更值得警惕的是,林佳龙在欧洲游说时,鼓动意大利派遣军舰穿越台湾海峡。在此之前,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九国军舰已经这么干了。菲律宾现在的姿态,不只是想让意大利加入,更是在为自己未来可能的军事介入做舆论铺垫。
很明显,菲律宾正在努力扮演美国“印太战略”中那个最积极、最敢冲的“前线小弟”。通过搅乱南海、染指台海,向华盛顿证明自己的价值,换取美国更多的军事和经济支持。
面对菲律宾这种近乎疯狂的试探,北京的回应斩钉截铁,而且罕见地使用了极不客气的措辞。
外交部的警告,可以解读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明确的后果通牒。“必将付出代价”、“一切后果必须由菲方承担”。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清晰的战略信号。代价是什么?可能是经济上的,也可能是军事上的。一旦菲律宾越过某条看不见的线,北京的反击将不会停留在口头上。这等于是把选择权交还给了马科斯:你敢再往前一步,后果自负。
第二层,是毫不留情的羞辱与警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再扮演跳梁小丑的角色”。这种用词在正式外交场合极为罕见,它传递的信息是,在北京眼里,马尼拉的这些小动作,既可笑又可悲,完全上不了大国博弈的台面。这是一种战略藐视,意在警告菲律宾国内的亲美派,不要误判形势,把国家命运当成个人政治投机的赌注。
整场博弈的核心,已经浮出水面。
马科斯赌的是,只要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就可以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上反复横跳而不用付出实质性代价。他认为,北京为了维持区域稳定的大局,会对他有所容忍。
而北京的警告则是在告诉他:你的算盘打错了。台湾问题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谁敢动,谁就要准备好承受雷霆之怒。中国不会因为要顾及与东盟的关系,就容忍任何外部势力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
菲律宾把自己绑上了美国的战车,试图火中取栗。但它似乎忘了,当两头大象搏斗时,脚下的草地,才是最先遭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