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克里斯·霍恩(Chris Hohn)做客挪威央行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罕见地阐述了自己的投资决策。
01 克里斯·霍恩是谁?
克里斯·霍恩是英国著名对冲基金经理、慈善家,TCI基金管理公司(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创始人。他凭借激进的投资策略和卓越的业绩,成为全球金融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截至2024年7月,其个人净资产达95亿美元,位列全球富豪榜第249位。他同时以慈善事业闻名,累计捐赠超10亿英镑,改善发展中国家儿童的健康与教育,并于2023年获评“ICSO国际公益大使”。
截至2024年,TCI管理着超过600亿美元的资产,在过去十几年里,TCI的年化回报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尤其在2023年,TCI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对冲基金,克里斯·霍恩也因此被《机构投资者》评为年度最佳对冲基金经理。
激进投资者克里斯·霍恩(Chris Hohn)于2003年创立了总部位于伦敦的对冲基金儿童投资基金(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该基金目前管理着超600亿美元资金,并集中持有微软、Visa和通用电气等少数几只股票。
霍恩将公司的部分收益捐赠给他的儿童投资基金会,该基金会的捐赠金额超过60亿美元。
霍恩是一名牙买加汽车修理工的儿子,他曾就读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并在哈佛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在1996年加入理查德·佩里的对冲基金佩里资本之前,他曾短暂从事咨询和私募股权工作。
△克里斯·霍恩的财富曲线
02 克里斯·霍恩的观点是什么
1、优质投资需具备持久增长与强护城河支持
投资领域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优质投资?我认为很多人对此存在误解。他们往往认为投资关乎增长或创新,但这两点本身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对我们这类投资来说,最关键的是高进入壁垒(即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没有这一点,其他都无从谈起。
2、强护城河需具备可持续性、多重防御能力,且难以替代或竞争
什么是优质的护城河?最重要的答案是可持续性。理想情况下,企业应具备多重护城河(多重防御能力)。护城河的本质在于:企业难以被替代、难以被竞争,它能抵御替代风险和竞争风险。
3、不再信任低价低质或平庸企业的投资,因其收益能力不可预测
低价的平庸资产(或低质量资产,以远低于重置成本的价格交易)是否有投资价值?是的,这类投资我过去曾尝试过——投资低价的平庸企业或劣质企业。但如今我对此类投资缺乏信心,因为这些平庸企业的收益不可预测。
4、不可替代的实物资产与自然垄断形成竞争壁垒
一个常被投资者忽视的关键点是不可替代的实物资产。在当前市场中,人们只关注盈利,却忽视资产价值或实物资产……这类资产往往是自然垄断。例如收费公路、铁路、电信塔,以及难以竞争的基础设施(如输电塔),均属于此类。
5、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用户基础、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品牌与客户转换成本至关重要
实物资产是第一类护城河,第二类是知识产权(IP)——其技术先进到难以复制,第三类是用户基础(Installed Base),例如飞机引擎业务:一旦引擎安装,后续的零配件业务也随之而来,第四类是规模效应(虽非绝对护城河)。网络效应是另一重要壁垒,例如Visa和Meta(原Facebook)。此外,品牌和客户转换成本(如关键任务软件一旦安装,企业因复杂性不愿更换)也是护城河的重要来源。
△巴菲特的护城河
5、经常性收入重要,但收入的可预测性并非关键,偏好提供必要产品或服务的企业
企业经常性收入流的重要性如何?它确实重要,但收入的可预测性并非关键,更重要的是必要产品或服务。我们不喜欢依赖客户可自由裁量的支出……因此,必要需求才是核心,而我们的企业通常拥有稳定且可预测的必要产品收入流。
7、收入增长不重要,除非能转化为利润增长
为何增长并不像投资者通常认为的那样重要?因为存在无利润增长,航空业百年来增长显著(航空旅行年增长5%,持续增长),但航空公司整体利润微薄,原因在于进入壁垒极低,低壁垒下的增长并非理想组合。
8、极少数企业具备超越通胀的定价能力
我将进一步展开,但先回到增长的两种来源:价格与销量。多数企业缺乏定价能力,只能勉强以通胀水平定价。因此人们忽视定价能力,仅假设增长来自销量+通胀。但存在一类超级企业能超越通胀定价,正如巴菲特所言,这是检验护城河的关键标准。
超越通胀的定价权极具价值:若企业能以高于通胀1%的价格定价,且利润率20%,其利润增速将比收入快5倍。人们对此分析不足,因具备此类能力的企业极少,但我们的投资组合中多为这类企业,因边际定价能力几乎全部转化为利润。
9、定价增长比销量增长更重要,因其带来高经营杠杆与利润提升
若企业利润率较低,定价增长的威力更显著。因此你之前提到的增长问题——是否销量增长更重要?若销量增长缓慢但定价增长强劲,后者反而更重要,因其具备杠杆效应,且无需额外成本。
10、不投资银行,因其杠杆特性导致收益质量低且管理风险高
你永远不会投资哪些类型的公司或行业?这是个好问题。我们有一个很长的“禁区清单”,并称之为“高风险劣质行业”。我过去曾投资过其中一些,但后来学到教训,比如银行。
其收益质量低劣,因为它们的杠杆远超人们认知。人们只看“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比例”,但若看“资本与总资产比例”,许多银行的杠杆曾高达百倍……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你迟早可能遇到低能管理者经营银行,这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11、汽车、零售、保险、大宗商品、烟草、化石能源、航空、电信、媒体、广告与传统资管均为劣质行业
还有哪些行业?很多。汽车行业显然是大宗商品属性。零售、保险、大宗商品、商品化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的大多数领域其实都是劣质行业……我再列举几个:传统资管公司(尽管我们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化石能源公用事业、航空公司、无线通信、媒体、广告公司——这个清单非常长。为何?因为这些行业既面临现有竞争者的压力,又受制于新技术的颠覆。
12、全球仅约200家高质量可投资公司
我们估算全球仅有约200家公司符合我们的高质量标准且具备可投资性。
13、微软通过捆绑销售构建高转换成本护城河
先发优势的力量至关重要。以微软为例,我们曾投资该公司。其护城河之一是捆绑销售,这直接创造了客户转换成本。Office套件包含文字处理、Excel、邮箱、安全等应用,微软以套餐形式销售而非拆分。当新竞品出现时(如Zoom的视频会议),微软可将其整合进套餐。
例如微软推出Teams并免费分发,尽管Zoom可能产品更优,但微软凭借已有的用户基础、先发优势和高转换成本获胜,人们选择Teams并非因其最优,而是“足够好”且免费。
14、投资Alphabet(谷歌母公司)但视为最高风险,依赖搜索业务但数据优势仍存
我们持有Alphabet股份,但这是我们风险最高的投资之一,因此仓位最小。我们通过YouTube和云计算业务(占当前市值的一半)分散风险,但搜索业务仍是核心。搜索业务面临碎片化风险,但竞争加剧的威胁仍存。我们判断其凭借数据优势可提供更优质搜索结果,但竞争压力在上升。
15、AI将颠覆产业:强化护城河企业,加速淘汰弱者
AI将如何改变投资格局?它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颠覆性冲击。例如呼叫中心可能全面崩溃,印度的外包编码公司需求将暴跌,因AI可用一半人力完成编码。但AI也会提升所有企业的生产力并降低成本。若企业拥有护城河,其价值将更高;反之,若缺乏护城河且未引领AI变革,企业将被颠覆。
16、估值是最后考量,先确认护城河强度再讨论价格
你如何估值这些公司?我们甚至不会优先考虑估值,直到确认其护城河足够强韧。短期看估值倍数重要,但长期而言增长更为关键。多数投资者因缺乏认知而无法坚持长期投资——正如巴菲特所言,风险的本质是“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17、长期增长企业,价格并非决定性因素
若企业能长期增长且内在价值持续提升,价格其实影响甚微。若买入优质资产,价格并不那么重要——关键看增长率、终值倍数等数学模型。若内在价值以合理速度增长,短期估值会低估其价值,而长期持有者将获得超额收益。
18、仅少数强大企业可被相对可靠预测
估值本质上是近似值,我们只能对极少数最强大的企业做出较高确定性的预测,但具体增长路径和意外事件仍存在不确定性。
19、长期持有是竞争优势,机构平均持仓不足1年
我们学到的重要一点是:长期主义,美国机构投资者平均持股周期不足一年,而我们当前组合的平均持有周期为8年。
20、坚持基本面分析,拒绝猜测市场、宏观或催化剂
我始终关注公司基本面,而非猜测市场、宏观或交易数据点。多数投资者并非基本面派,他们频繁交易,追问“催化剂是什么”,却不懂公司本质,我认为基本面+长期主义是成功关键。
21、集中投资与直觉决策:超越理性分析的“无意识认知”
我们采取的另一策略是集中投资,我们仅持有少量股票——可能只有10-15只,而非100只。另一个关键点是直觉。我们依赖直觉,这常让人费解。
直觉被定义为“无意识地思考”,类似于佛教中的“公案”(koan),看似矛盾却蕴含真理。
直觉本质是模式识别,即你曾见过类似情境。这可以称为“内在认知”(knowing),与“智力分析”(intellect)相对。当然我们会进行分析,但直觉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22、以私募股权方式长期持有上市公司
在私募领域,长期持有是常态。私募基金通常持有资产10-12年。我们采用类似策略——永久持有公司,因为当需要卖出时,股市价格可能极低。因此,必须以这种心态投资。
23、大型公司更易击败小公司,持续主导行业
我始终认为,行业内的大型公司更可能击败小公司。它们拥有更多资金用于竞争、研发投入和规模效应。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和转换成本,小公司即使创新(如Zoom),也可能被大公司轻松复制并压制。
24、最优质公司规模过大,私募无法覆盖,上市公司顶级标的优于私募
大型公司通常规模太大,私募基金无法收购(如Visa)。因此,私募只能涉足较差资产。上市公司若向私募出售业务,往往不是其最优质资产。
我认为私募与资管行业同样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他们更追求规模而非质量。因此,我认为上市公司前100名公司的质量,优于私募前100名公司。
25、卖出时机:当标的内在价值下降或信心丧失
何时卖出公司?当其内在价值不如其他标的,或我们丧失信心时。我们的卖出哲学包含两点:价格需高于内在价值;更重要的是信心——若对投资标的失去信心,即使未明确量化价值,也应卖出。
26、多数基金经理仅管理他人,依赖损益表与止损,缺乏分析能力
我们的方法不同,我是“选股者”(stock picker),而多数基金经理实为“经理的经理”(manager of managers)。他们仅关注两件事:损益表(P&L)和止损(stop-loss),因缺乏独立分析能力。我们从不盲信他人故事,而是团队协作。
正如一位灵性导师所言:“极少数事物真正重要,其余皆无关紧要。”投资亦是如此——需过滤噪音,专注关键因素。
27、优秀投资者可被训练,但需顶尖导师指导
成为优秀投资者是天赋还是可训练?我认为可训练,但需判断力。当然可以训练。
我非常敬重约翰(John Armitage),他是我的导师。当我刚入行时,他提携了我,因我当时一无所知。
28、放弃强硬激进策略,因被动投资者崛起导致难以成功,且厌恶对抗
我学到强硬激进策略(hardcore activism)效果不佳,因当前投资者群体中被动投资者占主导,他们不会投票支持变革,主动管理正逐渐消亡。
此外,我已不再享受对抗,尽管最初参与过德意志交易所(Deutsche Börse)的激进行动,但如今我们极少采取此类策略。
29、激进投资者聚焦劣质企业,对优质企业无意义
多数激进投资者最终聚焦于劣质企业,劣质企业终将胜出(The business always wins)。因此,在劣质企业上投入精力毫无意义。尽管如此,我们仍偶尔参与强硬激进行动。
30、做空并非好生意,因其无限下行风险,且难以长期坚持
我学到的一点是,做空并不是一门好生意,因为你可能判断正确却无法长期持有,或无法承担亏损。如果你做空一只股票,股价却上涨,你的潜在亏损是无限的,而你必须持续承担这些损失。这一点很多人并未意识到——你最终可能被证明是正确的。
因此,你必须理解投资者的心理。这非常困难,极其困难。我曾与沃伦·巴菲特共进晚餐,他说他和查理·芒格研究过做空,但最终认为这太难了,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的风险与回报,以及理解投资者心理的复杂性。
31、克里斯捐出所有收入,金钱对他而言仅是帮助他人的工具
我捐出了自己赚到的所有钱,我对金钱本身毫无兴趣,只在意它帮助他人的价值,这纯粹是直觉驱动的决定——“我不需要这些钱,我想把它们捐给慈善机构。”于是我创立了一家美国基金会,并将财富捐给了它。
32、生命的本质并非人格或肉体,而是灵魂与意识,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逐利,帮助他人
我们的本质——我们真正是谁、真正是什么——并非人格或肉体,而是灵魂或意识。有人称之为“生命”,它赋予我们生命,而这种本质中蕴含一种意志,这种意志的根本,是服务他人,是帮助人类的终极愿望。
33、大多数人因执着于人格、欲望、物质、权力与财富,无法获得持久的幸福
因为他们将自己等同于人格,而非灵魂。可以把人格看作灵魂的“用户界面”。人格的基本冲动是欲望、占有、对权力与金钱的迷恋等。但人们迟早会意识到,这些并不能真正带来幸福……
34、目标与意义才是持久喜悦的源泉
有人称之为“幸福”,但人生中比幸福更重要的东西是“目标与意义”。
无论你选择捷径还是远路,轻松还是艰难,甚至通过苦难——你终将明白,精神世界不仅是真实的,更是全部。那是唯一真正的目标、意义与喜悦的源泉,也是世界所需的。我认为一旦你参透这一点,其他一切都变得简单。
35、克里斯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他独立思考的性格,作为“局外人”渴望成就一番事业
你认为这段经历如何塑造了你?它让我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我从小就是局外人,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这给了我一种工作伦理和成就感——渴望去完成某些事情。我认为这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