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游艇船员培训谁买单,巨额开销何去何从,职业前途谁来保障

全球7万名超级游艇船员正面临一个尴尬处境:他们的工资在涨,培训费却要自己掏。

根据2024年码头船员薪资报告,这个群体平均每年要花2567欧元参加培训,相当于两个月的房租钱。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71%的人得先垫钱,干满期限才能报销。

39米长的游艇通常配6个船员,超过100米的大家伙需要60多人。

整个行业7万人的队伍,每年光培训费就要烧掉1.25亿欧元。

奇怪的是,这些钱大部分不是船东出的。

50到80米的大型游艇还算厚道,其他尺寸的船只对培训的支持力度都在缩水。

有个在地中海跑船的轮机员算过账,考个高级证书要花3000多欧元,相当于他半个月工资。

更麻烦的是,45%的培训得利用休假时间自费参加。

18%的人连培训费都拿不到,纯属义务劳动。

这种状况让很多年轻人卡在初级岗位,眼睁睁看着晋升机会溜走。

高级船员的日子相对好过。

船长和工程师能享受带薪培训,轮休制度也规范。

但端盘子铺床单的服务生就惨了,既没时间也没钱去考证书。

2022年以来,虽然整体薪资涨了两成,但生活成本涨得更快。

马耳他有个客房服务员抱怨说三年没敢参加任何培训,工资根本不够花。

超级游艇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想升职就得自费考证。

这种模式把船员和船只绑得死死的。

有个在加勒比海工作的水手透露,他签的合同里藏着条款,要是两年内离职,7000欧元的培训费得全部退还。

这种规定直接掐灭了跳槽的念头。

培训费只是冰山一角。

在摩纳哥停靠的某艘游艇上,厨师长需要自费学习食品安全课程,这笔开销船东只报销六成。

更离谱的是,课程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超时作废。

类似的门槛把不少有潜力的新人挡在行业外。

行业内部正在形成明显的断层。

技术岗位还能指望公司培养,服务岗位基本靠自己硬撑。

2024年的调查里,超过六成的酒店部门员工三年没涨过薪。

反观工程部的同事,同期平均收入增加了15%。

这种差距让职业选择变得异常现实。

超级游艇协会去年发布过警告,说再不改善培训机制,五年内会出现人才荒。

眼下已经出现苗头,迪拜某船务公司招个二副,挂了三个月都没招到合适人选。

问题在于,有资质的都跑去邮轮公司了,那边培训全包还不用签卖身契。

对比民航业就能看出问题所在。

飞机驾驶员培训要花几十万,但航空公司都当投资来做。

超级游艇行业却把培训当成本,能省则省。

这种短视的做法正在反噬整个行业,迈阿密有艘新下水的游艇,因为招不到合格船员,已经闲置了小半年。

培训体系失衡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巴塞罗那港发生过一次事故,值班水手因为没受过专业训练,差点酿成碰撞。

事后调查发现,这个岗位本该持证上岗,但船东为省钱雇了无证人员。

类似的风险正在各个码头悄悄累积。

船东们也有苦衷。

保险费用连年上涨,燃油成本居高不下,能砍的开支确实不多。

但把培训压力转嫁给船员,等于在透支行业未来。

有经纪人算过账,培养个合格大副要投入五万欧,可要是留不住人,这些钱全都打水漂。

摩纳哥游艇展上,几家大公司开始试点新的培训计划。

参与者不用预付费,通过考核后从工资里分期扣款。

这种方式缓解了船员的经济压力,但治标不治本。

真正要改的是整个行业的用人逻辑,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自备草料。

国际海事组织去年更新了船员培训标准,要求船东承担更多责任。

但具体到超级游艇领域,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有个从业十年的老船长直言,现在的情况就像让出租车司机自费考驾照,还得保证随叫随到。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船员流动率创下新高,达到22%。

跳槽的人里,八成提到培训问题。

这个信号已经够明显了,再装睡就说不过去了。

毕竟没有合格的船员,再豪华的游艇也不过是堆漂着的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