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建议: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我国高校将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在我看来,高校持续扩招是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人才总量虽位居世界第一,但在人才质量,尤其是顶尖人才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尚有提升空间。

例如,在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中,仍未出现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尽管从某种角度看,诺贝尔奖的评价体系与导向主要由西方主导,我国科学家在获奖方面存在一定客观隔阂,但从“科学无国界”的视角出发,这仍反映出我国在基础科学原创性贡献方面有进步空间。

在此背景下,唯有持续扩大高校招生,才能从源头上拓宽顶尖人才培养的入口,扩大人才基数,为培养诺贝尔奖级别的大师奠定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国际竞争本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与人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牢牢掌握人才这一核心资源,我国才能在未来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责无旁贷,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的主力军。

不过,从规划建议的表述来看,此次扩招的重点在于“提质”与“优质本科”,这与20世纪90年代末及本世纪初的扩招有本质区别。

“提质”首先意味着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招生规模,不是盲目追求数量,而是充分考虑高校的资源承载能力,实现质量与数量并重。

其次,是在优化学科结构和高校布局基础上的提质,将持续淘汰与市场脱节、专业特色不鲜明、就业率低、人才过剩的学科专业,同时推动同质化院校的优化合并。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质”。

“优质本科”则较为明确,从国家层面看,包括部属高校及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从省级层面看,各省区市中以“大学”命名的高校,也应属于优质本科范畴。

以湖南省为例,2022年10月曾召开省属本科高校学生宿舍及食堂建设工作调度会,明确提出“努力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提高省属本科高校办学承载能力”。参会主体正是该省11所省属本科大学。

由此可见,未来五年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与扩大优质本科招生方面,主力军将至少是这些以“大学”命名的高校。

当然,其他高校也并非不会扩招。

从现实情况看,其他类型高校数量更多,资源承载力也较强,同样具备扩招条件。

因此,未来高考整体录取率,尤其是本科录取率将持续提高,这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