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iG中单Rookie在第二局发条大招拉中三人,瞬间扭转战局。全场沸腾,仿佛回到2018年那个属于他们的夏天。但仅仅三小时后,T1以一场教科书般的中野联动终结比赛,3-1带走胜利。一场本被寄予“破咒”厚望的对决,最终成为又一段悲情注脚。
这是iG与T1自S9决赛后六年来的首次世界赛交锋,也是S赛改制后首场四号种子生死战。胜者晋级瑞士轮,败者即刻出局。iG承载着LPL老粉的情怀与反攻的期待,而T1则背负着对LPL队伍BO5十连胜的恐怖纪录。赛前预测指数悬殊,但人们仍希望看到奇迹——可现实,又一次选择了Faker。
T1对LPL的BO5统治力,不是玄学,而是数据堆砌的铁律。从2013年S3横扫皇族,到2024年S14决赛3-2逆转BLG,他们在全球总决赛淘汰赛中对LPL队伍保持10胜0负,横跨十年,跨越五代选手。RNG、JDG、TES、WBG、BLG——无论对手是谁,最终都倒在Faker的岩突、加里奥或阿狸之下。这不仅是心理压制,更是战术体系的全面领先:Oner的野区控制率常年居高,Keria的游走节奏精准如钟表,而Faker,始终是那个能在决胜局拿出辛德拉完成翻盘的男人。
但T1并非无懈可击。2025年MSI对阵CFO的淘汰赛中,他们曾因BP选择“抽象”——选出劫+赛娜+格温的无前压阵容——导致前期崩盘,被女警发育成核,一度濒临淘汰。这暴露其在版本适应上的迟滞风险。而iG的TheShy,理论上正是可放大这一弱点的变量:他的对线压制力曾是LPL最锋利的矛。可此役四局比赛中,他三次被T1越塔强杀,兰博、雷克塞、韦鲁斯均未能打出预期影响力。Rookie虽在第二局发条建功,但其余三局中路对线被压,团战屡遭针对。Gala作为队内最稳输出点,也未能摆脱被集火的命运。
胜负推演的逻辑最终回归现实:iG的破局希望,本系于TheShy的对线爆发与Gala的持续输出,辅以Rookie的经验控场。可T1用三局半的比赛证明,他们早已将“应对iG式爆发”纳入战术数据库。从BP阶段限制TheShy英雄池,到Oner对上半区的频繁入侵,再到Faker中路的控线反打,每一环都精准掐住iG命门。所谓“慢热”短板,在高压对抗中被极致压缩;而iG的高光时刻,却无法延续成胜势。
六年了,从S9的巅峰重逢到S15的揭幕即终章,iG与T1的每一次相遇,都像一场宿命的重演。情怀点燃了热度,数据给出了悬念,但真正的竞技,只认体系、执行与临场。T1的不败神话,不是诅咒,而是十年沉淀的战术肌肉记忆。而LPL的破局之路,也不在某一场“决战”的情绪宣泄,而在真正建立起能持续对抗顶级运营体系的团队框架。
当Faker摘下耳机,全场响起掌声——那是对传奇的致敬,也是对现实的承认。神话不会自动破灭,唯有更强大的对手,才能亲手终结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