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的手机是不是也被“科技牛”和“AI革命”刷屏了?
好像一夜之间,中概股就从ICU里拔了管子,直接冲进了夜店包厢,还是带舞池的那种。港股更是疯了一样,各种科技巨头们涨得比我当年体测的心率还快,什么阿里腾讯百度,排着队往上拱,生怕去晚了连口汤都喝不上。
各路大神分析得头头是道,什么美联储降息预期,什么政策春风吹满地,什么外资含泪猛回头。
听起来都对,但都像隔靴搔痒。
这些都是现象,不是本质。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旧的牌桌已经打不出花了,资本急得满头是汗,必须马上找到一张新牌桌,把故事继续讲下去。而AI,就是那张看起来最华丽、筹码最诱人的新牌桌。
这不叫什么价值重估,这叫资本的求生欲大爆发。
我们得用利益博弈的视角,把这事儿扒光了看。
首先,最急的是谁?是那些曾经的互联网巨头。
前几年,平台经济的铁拳大家还没忘吧?反垄断的大刀片子还泛着寒光。过去的增长神话,什么流量为王,什么社区团购,什么金融创新,都被摁在地上反复摩擦。股价腰斩再腰斩,市值跌得妈都不认识。
这时候,这些巨头就像一个过气的中年摇滚明星,唱不了老歌,又没新作品,眼看就要被粉丝遗忘。他们不焦虑吗?他们比谁都焦虑。他们比谁都更需要一个全新的、性感的、能让资本市场重新颅内高潮的故事。
AI就是这根救命稻草。
所以你看,百度恨不得把“All in AI”刻在脑门上,阿里把云和AI当成亲儿子,腾讯也把压箱底的混元模型拿出来秀肌肉。这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这是最现实的“我不这么干可能就真凉了”的自救。
这就好比一家开了二十年的老饭馆,突然没人来了。老板想来想去,不是换厨子,不是降价格,而是直接把饭馆砸了,原地开一家分子料理,菜单上全是普通人看不懂的词儿。菜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来高级,能把客单价重新拉上去,能让美食博主们有东西可写。
AI,就是巨头们端上来的那盘分子料理。
其次,闷声发大财的是谁?是那些“卖水人”。
淘金热里,最赚钱的永远不是淘金的,而是卖铲子、卖牛仔裤和卖水的。在AI这场新的淘-金热里,逻辑一模一样。
那些搞芯片的、卖服务器的、弄算力的,就是新时代的“卖水人”。
甭管你阿里的模型牛逼还是腾讯的模型智能,最终都得跑在芯片上,都得堆服务器。AI大模型就像一个饭量惊人的巨婴,每天嗷嗷待哺,吃的不是奶粉,是算力。算力从哪来?从成千上万张高端显卡里来,从数据中心里来。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即使某些公司被大基金减持,消息面上偏空,但股价依然坚挺。为什么?
因为它的逻辑够硬。市场不傻,知道谁是那个真正给赌场提供扑克牌和骰子的人。赌场里的赌客可能输光离场,但赌场的生意,只要有人来玩,就永远有得赚。这些硬件和算力公司,就是AI时代的“赌场供应商”,它们的确定性,远比那些还在烧钱讲故事的模型公司要高得多。这叫什么?这叫硬核的商业模式,是真正的“快种快收”。
然后,最兴奋也最危险的是谁?是我们这些普通人。
当一个故事被媒体、大V、券商分析师们“喂到嘴里”的时候,你就得小心了。
港股疯了。中-概股也疯了。好像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忘了他们去年是怎么被锤的。
为什么?
因为记性不好吗?
不,是因为旧的场子没得玩了,必须找个新场子接着奏乐接着舞。
你看那个“上海爷叔”的故事,很有意思。一个大爷,拿着50万,死磕一只股票十多年,终于等来了几个涨停,看到了解套的希望。然后全网都在刷“一人一手助爷叔解套”,好像是什么感天动地的史诗。
冷静点朋友。
这根本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机会成本”的悲伤故事。这十几年,如果他把钱拿去干点别的,可能早就翻了几番了。他不是在投资,他是在跟自己的执念拔河。他的解套,不是价值投资的胜利,更像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下的“瞎积薄发”,是时代的浪潮偶然拍到了他这块顽固的礁石上而已。
现在市场上弥漫的这种狂热气氛,就是在批量制造未来的“上海爷叔”。
AI是未来,这话没错。就像2000年的时候说互联网是未来一样正确。但冲进纳斯达克的公司里,最后活下来成为巨头的有几个?大部分都成了历史的炮灰。
所以普通人怎么办?跟着冲进去吗?然后呢?指望自己比那些用光纤交易的基金经理跑得快?
别闹了。
人家那是F1赛车,你顶多算个共享单车,还得是没链条的那种。
最后,我们再看看那个经常被忽略的角色:监管。
为什么这次的科技热,带着一种官方默许甚至鼓励的色彩?
因为此“科技”非彼“科技”。过去几年被锤的,是利用模式创新搞流量垄断、搞金融空转的“平台科技”。而现在被捧上天的,是芯片、是AI、是人形机器人这种“硬核科技”。
一个是抢存量蛋糕的零和博弈,一个是真的有可能创造增量价值、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国之重器。监管的态度,能一样吗?
这盘大棋的逻辑很清晰:资本需要新故事续命,巨头需要新业务保身价,国家需要新技术求发展。三方利益罕见地在“硬核科技”这个点上达成了统一。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科技重估运动,就这么拉开了大幕。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闭着眼睛冲进去就能捡钱。恰恰相反,当所有人都认为一个地方是金矿的时候,那个地方很可能已经变成了雷区。
因为信息优势早就被抹平了,剩下的全是情绪的博弈。你以为你是在抄底,其实你是在给那些提前埋伏的大资金站岗。你以为你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其实你只是K线图上的一根小小阳线,随时可能被一根更大的阴线吞没。
商业世界的逻辑有时候就这么简单粗暴。它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结结实实的闷拳。
现在,市场在大口喘气,看起来生龙活虎。
但谁又知道,下一记闷拳什么时候会来呢?看清牌桌上的玩家,比猜下一张牌是什么,重要得多。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