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西市委书记到档案馆馆长:周科的仕途转折引发政坛涟漪

(标题核心词:莱西市委书记、档案馆馆长、仕途转折)

(引言)“书记,莱西暴雨灾情报告需要您签批!”办公室电话响得炸耳时,周科正在防汛调度会上拍桌子部署。而此刻的青岛市档案馆内,穿堂风掠过密集档案架发出沙沙声,像极了仕途转折的隐喻注脚。这位曾因防疫不力吃处分的“77后”厅官,突然从救灾一线转战故纸堆,让青岛官场的茶杯泛起涟漪。

档案柜前的“跨界者”

当青岛档案信息网更新领导班子名单时,不少体制内人士盯着屏幕揉了揉眼。周科的名字紧贴着“馆长”头衔,分管范围从全域经济变成办公室和档案学会。这位经济学硕士的履历写满硬核岗位:网信办主任任上处理过舆情风暴,城管局长时期整治过占道顽疾,主政莱西时扛过疫情追责。如今转战泛黄卷宗堆,反差大得让当地干部私下嘀咕:“这步棋比莱西暴雨还难预测”。

档案馆的落地钟走字声里,藏着更深的组织逻辑。分管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与他2022年因防疫受党内警告的往事形成微妙呼应。有退休老干部在茶局上点破:“让吃过处分的干部抓纪律,比空降‘白纸干部’更有说服力——摔过跤的人才认得清坑洼”。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

周科腾出的莱西市委书记交椅,即将迎来新主人。公示栏里“女博士市长”刘瑛的晋升信息,透露出更完整的干部流转图景。这位1973年出生的理学博士任市长期间,莱西2024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跑赢城镇,31382元的人均收入背后是她力推的“电商助农”工程。

而档案系统正成为干部流转的新枢纽。青岛档案馆去年刚评上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库房里堆着胶济铁路老图纸和青岛开埠史料,数字化工程积压如山。有馆员私下调侃:“现在查档群众比信访群众还急,上次有人为查祖宅产权证,差点把检索台拍散架”。当周科带着主政县域的经验坐镇查档大厅,或许能让“死档案”变成“活数据”。

红头文件外的烟火气

莱西上海路早点铺的老王,至今记得周科蹲在塑料凳上喝豆腐脑的场景:“那年创卫检查,他大清六点突袭小吃街,油渍麻花的本子记了三页问题”。这种烟火气经历,正撞上档案工作的转型关口。

数字浪潮把档案馆逼成“第二信访局”。去年青岛某小区加装电梯纠纷,三十年前的设计图纸成了定纷止争的关键;城中村改造时,半个村的人挤在查档窗口找宅基地凭证。有基层档案员吐槽:“现在查档机比取款机还忙,老头老太举着手机拍档案,说要发抖音当证据”。当77年出生的周科带着网信办经验赴任,数字档案室建设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仕途折点处的镜子

周科的办公室窗外,梧桐叶投影在档案目录柜上晃出光斑。这个47岁厅官的转身,映照出地方官员流转的新逻辑:

履历修复期价值:受过问责的干部需要“沉淀平台”,而专业部门正缺实战派领导

年龄焦虑转化:距离厅官退休年龄还有十余年,冷门岗位恰成能力增值期

治理精细化需求:当群聊记录都成诉讼证据,懂数字治理的官员适配档案升级战

莱西经济数据或许透露更多玄机。2024年该市农村收入增速反超城镇时,恰逢周科任上推动的“助农直播基地”投用。现在他转战档案馆,那些助农档案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网红农产品”的孵化密码。

(结语)当莱西防汛指挥部的名牌被撤下时,档案馆新馆长的门卡刚录入门禁系统。从处置暴雨内涝到修护潮湿档案,从疫情追责到党风廉政建设,这位厅官的转型轨迹像极了档案库里的并卷管理——把看似不相关的文档重组出新的逻辑链。那么最后想问:当数字化浪潮撞上官场流转机制,周科们的“跨界”能否让故纸堆里飞出金凤凰?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