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国家这次真没像过去那样拼命救楼市? 限购没全放开,政策也像挤牙膏。 真相是:不是不救,而是根本不需要“普救”! 上海、北京今年地王频出,新盘靠“抢”才能买到;可另一边,三四线二手房挂半年无人问津。 这种#图文打卡计划#割裂,正是政策精心设计的“双轨制”结果、核心城市保新房和土地财政,非核心城市让市场自己出清。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一线城市新房价格连涨3个月,北京上海土拍溢价率超15%;但同期70城二手房跌幅却扩大到6.3%。 政策制定者眼里,房地产早不是“单一市场”,而是分层的棋盘:上层下注未来(核心区新房),底层消化历史(非核心二手房)。 看懂这套逻辑,才明白为何你的焦虑,在别人眼里只是“杞人忧天”。
一线城市根本不需要救
上海外滩新盘“金陵华庭”,看房先验资3000万,单价20万照样日光;北京海淀地块拍出楼面价9.2万/㎡,房企争破头。 这些地方政策压根不愁、土地卖得动、新盘去化快、税收有保障。 国家统计局直接定性:“房地产正稳步企稳回升”。
数据更直白:2025年“五一”期间,上海新房成交量同比涨102%,杭州奥体板块新盘开盘即罄。 开发商甚至抱怨:“不是市场冷,是好地块太抢手”。
三四线二手房已成“沉默大多数”
你在社交平台刷到的“降价急售”全是真相:东北某地级市,90㎡二手房挂牌价跌回2015年,中介自嘲:“带看10次算爆款”。 但这些地方在政策视野里早被“战略性放弃”、人口净流出、库存周期超30个月,救也白救。
住建部内部调研显示:三四线二手房成交占比跌破30%,部分城市月均交易量不如一个一线楼盘。 政策选择很残酷:与其撒钱救市,不如让它们自然出清。
政策正在亲手制造“代际淘汰”
你以为只是城市分化? 更狠的是产品淘汰。 江苏全省新盘容积率强制压到1.0-1.8,高层住宅彻底消失;北京新规要求“第四代住宅”得房率突破100%,送露台、送庭院。
对比2000年建的老塔楼:没电梯、没车位、物业瘫痪。 政策用“好房子”标准逼你换房、就像智能机淘汰按键机,老破小正在沦为“不动产垃圾”。
保障房接管“穷人市场”
武汉、郑州已启动存量房收购:政府8折收走滞销新房,改造成保障房出租。 这步棋一石二鸟:既帮房企清库存,又完成保障房指标。 未来30%常住人口将住进这类房子,租金压到市场价7成。
商品房? 留给能承受15万/㎡的人玩。 政策用“双轨制”切割市场:买得起的进商品房赛道,买不起的进保障通道,彻底终结“全民炒房”。
地方债务逼出“断臂求生”逻辑
某二线城建集团内部报告流出:“卖地收入比三年前跌60%,但地铁还得修、工资还得发”。 这种情况下,政策只能保核心城市——毕竟10个核心城土地财政够养活全国,而200个中小城市早该转型。
央行数据更残酷:居民负债率已达62%,加不动杠杆了。 再刺激三四线房价? 只会酿成更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