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妹妹王静:一级演员获政府津贴,离异后独自陪儿子长大
舞台上的王静,一身礼服站在聚光灯下,眼神温和,她的嗓音还是那么有穿透力。快到七十岁的人了,还能唱得让人起鸡皮疙瘩,不愧被粉丝喊作“歌剧常青树”。这一场为孤儿院募捐的活动,她不仅自己掏腰包,还带着儿子聂云青上台合唱《芳草心》,母子俩配合默契,有观众直接哭花了妆。
生活里她低调极了,每天不是在团里指导年轻歌手,就是给学生排练指点。工资加上每月几千块的特殊政府津贴,让她不用为生计操心,全身心扑进音乐和公益。这份待遇是国家一级演员才有资格享受的福利,对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这种稳定感真难得。
家里的故事说起来挺接地气。父亲当年就在玻璃厂干活,母亲教书,两口子收入有限,但对孩子们特别舍得投入。小时候家没电视机,只能听广播打发时间。哥哥比她大九岁,就是那个后来全国都认识的大腕——王刚。兄妹俩小时候关系好到可以一起挨骂,一起闹腾。据说邻居还以为小姑娘五音不全,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是有人听错了。
到了学校,那会儿文艺氛围浓厚,各种文艺队、比赛应接不暇,她跳舞唱歌样样行。当兵转业之后,哥哥早就混进文艺圈,这也算无形中帮妹妹铺路。有时候想想,如果没有哥引导,说不定现在就成了一名小学老师,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碰演出这条路。
十八岁那年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一脚踏入顶尖殿堂。一进去就是主演《刘胡兰》,清亮嗓门一下抓住所有人的耳朵。从此训练变成日常操作,每天早晨练声晚上一遍又一遍排戏,很快就在团里站稳脚跟。“骨干”这个词落在她头上毫不过分。
1980年参加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这里黎明静悄悄》拿奖回来,从此美声专攻路线走到底。《茶花女》、《江姐》、《芳草心》这些经典剧目都有她名字挂着。不管是悲情主角还是小配角,都钻研透彻,据同事讲,从来见不到偷懒的时候。这股认真劲,也是一路坚持下来的底气所在。
1998年凭借《屈原》中婵娟这个角色,把梅花奖揽回家,这是表演界公认含金量最高荣誉之一。同一年正式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每月到账,好几千元,在老百姓眼里绝对是铁饭碗级别保障。有意思的是,就连王刚都直言:“我妹妹成绩比我强多啦。”
事业顺利归顺利,感情经历却不像外表那么风平浪静。三十三岁之前一直忙工作没谈恋爱,到1990年才遇到围棋国手聂卫平。他们是在北京一次联谊会上认识,一个聊音乐一个聊棋局,很快擦出火花。但这段关系从开始就争议不断,因为聂卫平前妻孔祥明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总有人背后嘀咕是不是插足别人婚姻。不过两个人澄清过,是等离婚手续办完才公开交往的。
父母那关不好过,更别提哥哥姐姐怎么看待。“他太忙,你也太拼”,妈妈一句话戳中了矛盾核心。但拦也拦不住,两人还是结婚了,而且动静很大,北京很多同行朋友都去了现场。不久生下儿子,为照顾家庭推掉不少机会,本来高密度登台突然降下来,当时外界看法褒贬都有,但谁劝也没用。
日常生活琐碎磨损耐性,多出来的问题慢慢浮现,比如丈夫长期比赛压力山大,经常回家摔脸色;比如希望妻子留守家庭,而自己又控制不了脾气;再比如价值观越走越远,小吵变成冷战,大吵收尾只剩疲惫感。终于到了2000年,两个人选择和平分开,没有财产纠纷,没有撕扯拉锯,只带着九岁的孩子搬出去重新开始人生。这一点倒蛮让人佩服,看似柔弱其实坚韧到底线,该断则断,说做就做,不拖泥带水。
抚养费问题并没有出现争执,对方愿意给但只要了一部分,自信满满表示完全能靠自己把娃养好。从搬新房还贷款、白天工作晚上辅导功课,到复出演唱会卖票爆棚,中间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据熟悉情况的人透露,那几年如果没有哥哥嫂子的支持(经济精神双重),可能真的撑不过去。有时候不得已要请假跑业务,也只能拜托亲戚临时代班,可惜现实哪有理想那么简单?
值得玩味的一幕发生在保利剧院,那场复出演唱会座无虚席。当妈的不仅要盯孩子学习,还得抽空准备节目单彩排细节,两边兼顾已经习惯。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小孩懂事能力强,不抱怨反而主动帮妈妈按摩肩膀缓解疲劳。有些网友觉得像电视剧桥段,其实真实生活更精彩、更辛苦、更暖心一些吧?
后面几年事业步入正轨,又陆续登央视春晚,与兄嫂合作音乐剧项目,人设标签越来越丰富。但每逢重要节点,比如高考季,就宁可推掉外地商演留京陪读,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孩子成长阶段。“煲汤补脑”这种细致程度估计一般明星未必肯耗时间折腾,不过效果不错,现在聂云青已经大学毕业,在北京安稳工作,并且继承爸妈基因同时热爱艺术与经济领域结合发展路线,看起来前景不错。当然,他至今未结婚,对于催婚问题母亲态度非常佛系,“随缘最好”。
离婚以后还有两次短暂恋情。一位是乐团指挥李玉宁,相处融洽但年龄差距悬殊,加之始终放心不下唯一的宝贝疙瘩,这段自然结束。另外一个对象乔万军,由嫂子介绍,人设优质但长期旅居美国,无论怎么权衡最后还是割舍海外生活,坚持留守北京陪伴家人比较实际。从2015年至今保持单身状态,与儿子的相处模式逐渐转化成朋友式互动,有啥烦恼互相吐槽解决办法,比传统意义上的“严厉老妈+叛逆少年”组合舒服多了不少。
现在偶尔还能看到她露面参加访谈或者公益类节目,每次谈及过往基本轻描淡写略过重点,更愿意跟大家分享教学经验或慈善心得。今年初组织那场慈善音乐会,一举募集超百万资金投向孤残儿童项目,用自己的影响力持续传递温暖力量。在团队内部属于典型劳模代表——不仅业务水平硬核,还有责任担当意识,同龄人中少见这样的状态保持者。如果说什么叫“榜样”,恐怕就是这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