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互联网内容创作者距离评“高级”有多远?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刷手机看到的那些有趣视频和文章,背后的人可能很快就能评"高级职称"了?最近上海出了个新规定,专门帮那些做短视频、写公众号的人解决职业发展问题。这个消息让很多靠拍视频、写文章吃饭的年轻人直呼"终于等到这一天"!

以前大家总觉得网上发内容就是不务正业,现在可不一样了。上海这次出的"沪九条"就像给这个行业发了张"身份证",让内容创作变成了正经职业。最让人惊喜的是,做这行也能考证书评职称了。比如那个专门做科普的"菠萝君",人家现在可是有高级职称的人啦!他写的癌症科普文章帮过很多人,现在这些成绩都变成了评职称的"加分项"。

你知道吗?现在上海已经有两家机构可以给内容创作者发"全媒体运营师"证书了。只要年满16岁,符合条件的人都能去考。这就像给外卖小哥发"配送师"证书一样,让从业者有了官方认可的专业身份。有个在短视频公司上班的朋友说,他们老板现在天天催着员工去考证,说以后没证可能都不好接业务了。

更厉害的是,不同领域的内容创作都能找到对应的职称评审通道。做科普的可以评"科技传播"职称,画漫画的能走"工艺美术"系列,就连做财经内容的也有"经济师"这条路。这就好比给不同口味的奶茶都配上了专属吸管,再也不怕"对不上号"了。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么正规化会不会让创作变得死板?就像让说相声的必须考普通话证书,会不会失去原来的味道?相关部门说了,他们不会用死板的标准来限制创意,主要是给认真做事的人一个认可。就像给厨师发厨师证,不会规定他必须做什么菜,但有了证书更能证明他的专业水平。

现在上海已经给21个科普大V评了高级职称,13个人拿到中级职称。这些人里有的粉丝上百万,有的做出过爆款内容。他们的经历证明,只要你有真本事,在网上发光发热也能获得社会认可。这就像给野生生长的好苗子修了条水泥路,让他们走得更稳更远。

想想看,以后刷视频时看到的"百万粉博主"可能都是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士,是不是感觉更靠谱了?虽然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但这个口子一开,说不定过几年就会出现"特级网络内容师"这样的称号。你觉得这样的变化是好事吗?你会支持自己喜欢的内容创作者去考这些证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