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十年后再度迈过4000点大关,这绝对是A股投资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各路投资者欢欣鼓舞,分析师们忙着解读,股民群里还在庆祝这个热搜话题。但刷屏归刷屏,这场牛市的真正价值和背后涵义,恐怕还值得仔细琢磨一下。毕竟,市场的浮躁是股民最大的敌人。
先来聊聊这次牛市的显著特征。如果单看数据,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本轮行情自“924”以来,历时400天,波动率只有15.28%。这与2007年及2015年的两轮高速上涨行情相比,显得“悠闲随和”。这意味着什么?就像跑步一样,冲刺的快感刺激是爽,但耐力赛的魅力在于稳。慢牛正是这样一种令人难得的投资环境,它允许投资者停下脚步,冷静思考,之后再做明智决策。而无数人在这次上涨中错失良机,关键问题不在于涨多涨少,而是很多投资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
这里就不得不祭出经典投资思路——提前布局。市场的上涨从来不是看运气,而是看操作和节奏。数据显示近一年内,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上涨了17.87%,而其中89.4%的累计收益竟然集中在仅两个交易日。这就像坐公交车,票很便宜,车来了,但你没上,车走了再追悔也没用。那些提前埋伏好便宜资产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牛市红利的幸运儿。而且,如果连什么是“好资产”都弄不明白,那就别瞎忙了,等风来了再说。
稳住的关键,是“业绩支撑”。本轮1319家涨幅超100%的公司里,那些能保持新高的公司赚钱能力(ROE)和成长速度刚好比高回撤公司优秀两倍还不止。简单逻辑:好饭不怕慢,优质的公司你陪它长大,它也肯定会在牛市里对你不离不弃。如果一家公司基本面都摆烂了,就算股价嗖嗖上涨,也是早晚塌。”说白了,知道投资的根本逻辑——买股就是买公司,撑得住业绩的是金饭碗,撑不住的是鸡毛。
说完慢牛,再看大环境。你发现没有,每一次牛市背后,都有时代洪流的推动。2007年炒的是房地产、基建和内需扩张;2015年浪潮涌向“一带一路”、互联网和成交量暴增。而这次行情呢?科技赛道一骑绝尘。从通信到电子再到AI,涨得让许多人彻底服气。背后原因其实也不复杂,科技自主、全球AI浪潮叠加中国资产重估,不论从短期政策还是长期战略来看,整个市场都在告诉你:站对方向的人办对事,顺势而为永远比逆势硬干强得多。
当然,时代变革带来机会,也牵动着的流向。看看数据,融资和ETF规模的疯涨完全可以提供参考信号。一方面,两融规模突破历史新高,这背后是专业投资者对于行情的信心。另一方面,ETF这几年的受欢迎程度也拉满了,尤其是像沪深300这种代表核心资产的大盘宽基方向,成了资金流一致的去处。百亿资金不断涌入,告诉我们一个策略:核心仓位放宽基,大部分筹码放在稳定指数里,而主题ETF可以补充弹性。这种“下有大盘底,上有主题弹”的结构,既守得住又有往上涨的期待。
话说回来,这场慢牛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看涨”,更重要的是给所有人提醒:在市场里,放慢脚步,做好准备,搭上时代的节奏,你才能站稳脚跟,不被行情和热点裹挟。说到底,你是否真的懂这个市场,能不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当一波风过来时,你是否用对了方法?别让庆祝的热闹掩盖了错失的遗憾,毕竟涨上4000可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下一步,你愿意心平气和地和牛市谈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