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在坚持,团队在收割?Pi币暴跌背后的真实赢家是谁

你还记得刚开始挖Pi的时候,那种兴奋感吗?

“去中心化的金融革命”“手机轻松挖矿”“未来可能改变世界”……这些口号我们耳熟能详。

如果你也是那个在深夜偷偷看Pi钱包余额、幻想Pi币值314159美元的先锋者,那么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有些沉默——但也更清醒。

派世界观察刚刚看到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

在Pi币价格暴跌80%、市值缩水近150亿美元的时候,两位创始人——尼古拉斯与程迪奥·范,却悄悄“发财”了。

他们一共握有200亿枚Pi币,即使按当前0.66美元左右的场外估值,也价值132亿美元,平均一个人66亿。

更夸张的是——他们还在每月“合法”解锁8700万美元的Pi币,按计划,这样的“提款速度”将持续到2028年5月!

你没看错。

当成千上万的先锋者在期盼开放交易所,困在生态闭环里苦等变现时,他们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收割利润,毫无阻碍。

理想对现实:开始反思

这不是嫉妒,也不是阴谋论,而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

我们拼命挖的Pi,是为了改变命运,还是为了成就他人?

Pi的技术确实有亮点,生态也在慢慢搭建,但现实却无情——币价持续下跌,场外流动性越来越差,很多人甚至开始割肉出逃。而与此同时,创始人却每月稳赚数千万美元,还未真正上线就“成功套现”。

这合理吗?

我们真的愿意继续为一个只有少数人获益的系统付出时间和信仰吗?

派世界观察写下这些,不是为了打击谁。

而是因为,我们当中太多人,一路陪伴Pi成长至今。

我们配得上知道真相,也配得上更理性地判断:接下来要怎么走。

问题来了:

如果创始人早已“躺赢”,那我们还在等什么?

Pi到底是真正的革命机会,还是一场巧妙的财富转移?

派世界观察接下来要带你看清一套你从未注意的财富密码——以及,他们是如何悄悄收割的:

Pi创始人的“财富神话”是怎么实现的?

2025年,Pi币从“上线预期”到“流通困境”,市场情绪大起大落。但最不为人注意的,是一组财富数据背后的分配真相:

根据派世界观察的梳理,Pi币的两位创始人,早在几年前就通过预分配机制,稳稳控制了200亿枚Pi币,占总供应量的20%。而根据项目设定,他们还有权参与未来逐步解锁的650亿枚社区币,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便Pi币价格暴跌80%,他们的总资产不仅没缩水,还在上涨!

尤其从2024年底开始,每个月按计划可解锁Pi社区币中的部分,折算当前市场价格,每月可变现8700万美元,等同于开启了一台源源不断的印钞机。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Pi尚未正式上线主流交易所之前。

我们在坚守,他们在“提款”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个被写入“白皮书”的、极为精巧的利益设计。

Pi Network早期采取了“挖矿+锁仓+生态积分”三位一体的结构,让先锋者沉浸在“未来主义”的愿景中,忽视了一个关键点:所有Pi都是预挖的,真正的流通权利和时间掌握在“核心团队”手里。

2023年Pi Network宣布主网进入“封闭期”,同时通过锁仓与“投入”机制限制了绝大部分用户自由转账与提现能力。表面上是为了防止抛压、保护生态,但实际上,真正可以定期解锁并自由变现的,却是项目方手里的那一部分Pi。

从这个角度看,Pi币的“去中心化”理想,可能只是一种包装。在现实分配中,它是一个中心高度集中的“财富回路”。

市场在缩水,他们却持续变现

来看看一组公开数据(2025年7月):

Pi场外价格从最高2.2美元一路下跌至当前约0.44美元

市值从早期估算的190亿美元跌至仅剩46.2亿美元

活跃矿工人数下降超过37%,Pi浏览器生态活跃度下降近50%

然而,创始人所持币价值依然高达132亿美元(未计入未来解锁部分)

更惊人的是,随着Pi官方逐步启动“解锁”机制,仅创始人两人每月可合法变现的Pi数量,就超过1300万枚。也就是说,只要每月场外有人接盘,不论价格高低,他们就能“安静套现”。

这并不是市场共赢的机制,而是一种“项目成功不重要,锁仓变现最重要”的路径设计。

看看别人怎么做,再看Pi的“套路”

我们可以对比几个典型项目:

比特币(BTC):创始人至今未动用他手中的100多万个BTC,无论币价如何涨跌;

Solana(SOL):团队锁仓也有大量资金,但解锁节奏明确透明,生态同步高速增长;

TON:由T主导,创始团队退出后仍由社区推动,市场化更强。

再看Pi,生态虽在扩展,但速度缓慢,开放交易所进度一拖再拖,却率先启动创始团队的“分期变现”。这像极了一个“先保证自己安全,再看生态发展”的剧本。

当其他项目努力让币价上涨以维护生态,Pi的核心团队已经不再与币价高度绑定——他们能赚的,不取决于价格高低,而只取决于你是否还愿意买单。

信仰者的坚持与沉默者的转身

派世界观察看到,许多老矿工在社群已逐渐沉默。他们不再转发Pi新闻,也不再参与KYC催促,更不谈上线梦想。

有些人选择继续等待,怀抱信仰,也许是出于“不想让三年白费”的心理,有些人则早已悄悄出货、彻底离场。甚至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被用作“陪跑的工具人”。

“这到底是技术革命,还是利益收割?”——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尤其当你看到,创始人每月8700万美元入账,而你手里满仓的Pi却无处变现,这种心理落差,只会让更多先锋者陷入认知撕裂。

这场游戏还没结束,但你要更聪明

那么,Pi还值得等待吗?

如果你依然相信区块链应用落地与Pi的全球用户网络,那你可以等待生态真正建成。但请务必理性:

不要盲目加仓,尤其不要在场外高溢价收购Pi;

谨防二级市场“先上再砸”套路,Pi的真正价格尚未在自由市场形成;

关注官方动作与锁仓政策是否改变,特别是对散户是否释放真正“流动性”;

保留合理怀疑,同时看清财富分配逻辑,不要让信仰掩盖了风险。

如果说,早期你为理想而挖矿,那么现在,你需要为认知升级做一次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