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真有点意思。你说俄罗斯,现在是不是有点懵?前脚刚说要和乌克兰谈,还提条件,后脚欧洲那帮人就直接甩脸子,说要继续支持乌克兰到底,这算什么事儿啊?
我昨天看到那新闻,法国总统马克龙又跳出来,说什么“乌克兰的和平取决于其自身条件”,还强调欧洲要支持乌克兰到底。我当时就想,这普京听了得啥心情?你不是说你战略优势吗?不是说欧洲离不开你的能源吗?怎么这会儿,一个个都硬气起来了。
这阵子,俄罗斯经济数据确实有点意思。你看最近俄罗斯财政部公布的数字,前四个月的联邦预算赤字,直接飙到1.48万亿卢布,折合一下,大概就是163亿美元。这跟去年同期比,扩大了1.5倍。我看到这数字直接愣住,去年同期才5330亿卢布,这才一年,就翻了这么多,这可不是小钱啊。虽然他们解释说这是因为军费开支增加,石油天然气收入下降,但这赤字膨胀得也太快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还把俄罗斯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到了3.2%,说是受益于国防开支和私人消费。这听着是挺好,但你国防开支拉动经济,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健康信号。就像你为了装修房子借了一大笔钱,账面看是消费了,可那钱花出去,不是用来生钱的,是耗钱的。
还有那个油价,也是个事儿。乌拉尔原油的价格,我看彭博社的数据,虽然最近有回升,但跟战前巅峰比,还是差了一截。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了限价,每桶60美元。虽然俄罗斯可以通过“影子船队”绕过制裁,卖给印度、中国,但中间的运费、保险、折扣,哪一样不吃掉利润?这些隐性成本,其实才是大头。你总不能指望所有国家都无视制裁,而且这些买家,议价能力也强啊。这笔账算下来,俄罗斯卖油挣的钱,肯定没有以前那么舒服了。
所以,你看这个背景,俄罗斯本来是想通过能源牌、粮食牌,把欧洲搞散,或者至少让他们态度软化一点。普京可能觉得,欧洲那帮人,口头喊得响,真到了冬天,真要为高能源价格买单的时候,肯定会退缩。结果呢?今年冬天,欧洲的天然气储备,比往年都高。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欧盟天然气储存设施的填充率平均达到97.5%。这简直是给俄罗斯一个大嘴巴。他们提前囤气,搞定替代能源,甚至连去年的暖冬都帮了一把。这都不是偶然,是欧洲各国,咬着牙,花了真金白银,去多元化能源供应。
再看看乌克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最近在波兰说什么“乌克兰有权使用西方援助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这话一出,美国和德国虽然还没完全松口,但法国、英国、波罗的海三国都表示支持。法国外长还说,允许乌克兰使用法国的武器,但仅限于“自卫”。这态度转变,真就挺明显了。之前顾虑重重,生怕刺激俄罗斯,现在呢?一步步地,红线似乎都在往后挪。
我琢磨着,俄罗斯可能真没想到,欧洲这次会这么团结,这么有韧劲。他们可能觉得,这群人没骨气,为了点经济利益,肯定会内讧。结果发现,欧洲人虽然内部矛盾不少,但真遇到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尤其涉及到价值观和安全的时候,反而抱团了。这就像你跟人打架,本来觉得对方是个软柿子,一捏就碎,结果人家不仅没碎,还硬生生把你打疼了。
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欧洲政治精英们的一个清醒认知。他们看到乌克兰的抵抗,也看到俄罗斯的目标可能不只乌克兰。如果乌克兰倒了,下一个是谁?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这威胁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与其坐视不管,不如现在就投入资源,把火扑灭在别人家门口。这不光是道义问题,更是现实的战略选择。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最近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提到,虽然高利率对经济有影响,但通胀控制和金融稳定是首要任务。这不就是说,为了大局,我可以忍受短期的不适吗?
所以,俄罗斯现在遇到的最大尴尬,可能真不是川普那点事儿,也不是乌克兰不让地盘。而是欧洲这个本来被认为最可能分裂的阵营,竟然挺住了,并且还在持续加码。这种“不离不弃”的姿态,比任何直接的军事打击,可能都更让克里姆林宫头疼。你耗着,人家也耗着,而且耗得比你预期要久,这可就不是一个好信号了。
这事儿发展下去,真不知道会是啥样。现在看来,欧洲是打算把这笔账,慢慢算到底了。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