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方商业卫星拍到的一张照片,让军迷们都挺关注——中印边境中国一侧的日喀则机场,出现了至少3架攻击-11隐身无人机。这可不是简单的装备亮相,背后藏着解放军在高原地区作战能力的新变化。
咱们先从这玩意儿的“隐身功夫”说起。攻击-11是全球首款正式服役的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攻击机,整个机身没有垂尾和平尾,就像一片流线型的“飞翼”,再加上机头的S型进气道、锯齿状舱门,连发动机尾喷口都做了隐身处理。这么设计的效果有多厉害?它的雷达反射面积小于0.001平方米,比人的手掌还小,常规雷达想捕捉到它难度极大。对于在边境部署了不少传统防空雷达的印度来说,这意味着空中多了个“看不见的观察者”。
可能有人会问,部署在日喀则机场有啥讲究?这座机场海拔3800米,距离中印边境也就140多公里,跑道长达5000米,早就扩建过辅助跑道和大型停机坪,是西部高原重要的军民两用机场。更关键的是,这里常年部署着歼-16、空警-500,现在加上攻击-11,形成了“有人机+无人机”的搭配。美媒分析说,攻击-11能当歼-20S的“忠诚僚机”,前出侦察、携带弹药提供火力支援,大大降低有人机的战场风险。
攻击-11的本事还不止隐身。它作战半径能到1500公里,航程超4000公里,机腹两个内置弹仓能装8枚精确制导炸弹,不管是侦查监视,还是敲掉对方的雷达站、指挥所都没问题。而且它能在1.5万米高空以0.9马赫速度飞行,续航6小时,在高原复杂环境下长时间巡航完全不成问题。对比一下,美军的MQ-25无人机没有隐身能力,还主要靠加油和侦查吃饭,中东战场上多次被击落,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攻击-11第一次公开亮相。2019年国庆阅兵它就露过脸,2024年还在长兴岛测试过,现在出现在高原机场,说明已经具备实战部署能力。军事专家说,这打破了印度对边境空中优势的盲目自信——毕竟高原环境对有人机部署限制多,而攻击-11的到来,让解放军在高海拔地区的情报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得说清楚,解放军部署这类装备,核心是为了高海拔环境的实战测试和维护边境稳定。就像美媒观察到的,这是在复杂环境下检验装备性能,也是完善区域防御体系的正常举措。毕竟在无人机领域,咱们已经走在了前面——美军的X-47B隐身无人机项目早就停了,现在还没同类服役装备,这也是他们格外关注攻击-11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