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漢故事/军事观察员&关键视角】
1)长春航展前夕独家曝光:中国空军新质作战力量超高清空对空视觉大片
2)8K镜头下的中国空军:歼-20领衔三型战机展示联合作战能力
8K镜头对准苍穹,中国空军主力战机在云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节,这不是好莱坞大片,而是人民空军最新曝光的视觉影像大片。
2025年9月18日,距离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仅剩一天,人民空军联合央视军事重磅推出了8K超高清空对空视觉影像大片。
这部首次使用8K电影机拍摄的短片,捕捉了运-20、歼-20、歼-16三型战机在空中的真实训练状态:空中加油、战术机动、大机群编队,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01 航空盛事前夕,8K大片抢先亮相
9月的长春已经准备好迎接一场航空盛宴。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将于9月19日至23日在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隆重举行。
活动延续“追梦空天、制胜未来”主题,并以“飞行员成长之路”为主线,全面展示中国空军的实力与风采。
就在活动前一天,人民空军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这部震撼的8K视觉影像大片。采用空对空(A2A)摄影技术,从正向视角捕捉战机飞行的瞬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这种拍摄方式不仅对摄影师的技术提出极高要求,更需要与飞行员的精密配合,每一帧画面都展现了中国空军的专业素养。
02 蓝天三剑客,各显神通
歼-16:“炸弹卡车”火力全开
歼-16作为中国空军主力多用途战斗机,在此次影像大片中展现出强大实力。这款由沈阳飞机公司研制的四代半双座双发重型战斗机,有着“炸弹卡车”的绰号。
其最大载弹量达到12吨,相当于一次可携带12枚千磅级精确制导炸弹,足以摧毁一个装甲营的所有主力装备。
歼-16装备了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能够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6-10个。这意味着它能在超远距离发现敌机,先敌发现,先敌攻击。
运-20:“胖妞”的战略投送能力
运-20运输机代号“鲲鹏”,昵称“胖妞”,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它的机身尺寸为47米长、50米翼展、15米高,货舱宽4.5米、高4米,足以容纳99A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
运-20的最大起飞重量约220吨,最大载重66吨,航程约7800公里(满载时约4400公里)。这意味着它能够将中国最重的主战坦克运送到数千公里之外的战场,具备了全球战略投送能力。
歼-20:隐身战机的威慑力量
作为中国第五代隐身战机,歼-20在此次8K影像中展示了其卓越的机动性能。虽然官方未公布详细性能参数,但军事观察家从画面中分析,歼-20进行了高难度的战术机动动作,展现了优异的飞行性能。
歼-20与歼-16形成了“隐身+饱和”战术组合。歼-20负责隐身渗透,摧毁敌方雷达和关键目标,歼-16则作为“火力平台”跟进打击,两者协同作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击体系。
03 细节揭秘,科技赋能空军战力
此次8K影像大片不仅展示了战机的宏大气势,更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细节。观众可以清晰看到战机的表面涂层、铆接细节、航电设备工作状态,甚至是飞行员的面部表情。
这些细节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是一次视觉盛宴,对于潜在对手则是一次实力展示。8K分辨率提供的细节丰富度,甚至可以帮助分析人士了解中国战机的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
航空电子系统的先进性同样值得关注。歼-16配备的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和KG-800电子对抗吊舱,能够对20个频段实施阻塞干扰,压制强度达100kW。
在南海战略巡航中,歼-16机组曾通过电磁频谱分析,实时定位某国军舰雷达信号特征,并将数据同步至火箭军反舰弹道导弹系统。这种体系作战能力远比单一装备的性能更值得关注。
04 战力融合,体系作战的威力
现代战争不再是单一装备之间的较量,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中国空军通过此次展示,向世界传达了其体系作战能力的成熟与强大。
歼-16与歼-20的协同作战能力尤为值得关注。这两种战机形成的“刺客+重锤”组合,令对手难以防御。隐身性能优异的歼-20先行渗透,摧毁敌方防空系统和关键目标,随后歼-16携带大量弹药进行饱和打击。
这种战术组合在台海模拟战中经过检验:三架歼-16包抄F-16的“群狼战术”,通过导弹饱和打击直接碾碎抵抗——1850公里作战半径覆盖整个海峡。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歼-16可同时指挥4架无人机执行前线侦察、电磁诱骗等任务。这种战术不仅扩展了战场的感知范围,还能以最低风险执行高风险任务。
05 产量与部署,空军现代化的速度
中国空军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装备性能上,更体现在生产速度和部署规模上。据公开资料显示,歼-16的年产量达到50架,目前已有超过350架服役,成为全球最大的四代半重型战机机群。
这种生产速度意味着什么?相比之下,美国的F-15EX两年才生产4架,而中国的歼-16却像“下饺子”似的铺开。目前已有12个旅列装,老式歼轰-7和歼-7E部队正在排队换装。
运-20的列装速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截至2025年,运-20机队规模已超过50架,包括运输型和加油型。这意味着中国空军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战略投送和空中加油能力。
这种生产与部署速度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进步。从发动机到航电系统,从材料工艺到制造技术,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不再受制于外部因素。
06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空军发展
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主要军事媒体和专业机构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空军的每一次展示和披露。
英国《飞行国际》杂志指出,中国空军正在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型,而运-20、歼-20和歼-16的组合正是这种转型的具体体现。这三种战机的配合,使中国空军能够执行从远程打击到战略投送的多种任务。
美国《空军杂志》则关注中国空军的作战体系发展,认为中国正在构建一个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作战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平台之间通过数据链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体化的作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军在展示实力时更加注重透明度和开放性。通过此次8K影像大片的发布,以及即将举行的航空开放活动,中国空军向世界展示了自信与透明的形象。
结语
9月19日,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将迎来首批观众。人们不仅能看到这些战机的静态展示,还能亲眼目睹它们在蓝天的表演。
两型飞机座舱、两型飞机货舱将对公众开放。这意味着普通民众将有机会零距离接触这些曾经只能在远处仰望的战机。
中国空军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现代化成果。从东北长春到南海诸岛,从东海防空识别区到西域高原,中国空军正在用实际行动守护国家的天空。#长春航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