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并非关中陇山的门阀势力,实由三股势力构成

学者们创造了一个专门术语叫“关陇”,主要是指那些住在陕西关中地区和甘肃陇山(也叫六盘山)周边的有势力的军事家族,这些家族合在一起被称为“关陇集团”。

实际上,关陇集团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性的团体,更是一个政治和军事结合的组织,涉及的地区范围更加广泛。

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首领是贺拔岳。贺拔岳是敕勒族,也就是丁零、高车。他原本是武川镇的一个豪强。在六镇起义的时候,贺拔岳和他的儿子帮助怀朔镇的杨钧对抗起义军。

贺拔岳后来投靠了尔朱荣,尔朱荣是契胡族人。六镇起义被平定后,尔朱荣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不仅制造了河阴之变,杀了北魏的王公和百官两千多人,还控制了北魏的洛阳朝廷。

公元528年,鲜卑人万俟丑奴在关中称帝,国号为大赵,年号神兽。一年多后,尔朱荣派陇西王尔朱天光、武卫将军贺拔岳和大都督侯莫陈悦率军讨伐万俟丑奴。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尔朱天光、贺拔岳和侯莫陈悦联手击败了万俟丑奴。不久之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因无法忍受尔朱荣的控制,在一次会面中,他杀死了尔朱荣及三十多名随从。

北魏时期的边防军起义

尔朱荣去世后,尔朱天光返回洛阳与孝庄帝争夺权力,而关中地区则由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共同掌管。没过多久,尔朱家族杀害了孝庄帝,并立长广王元晔为新皇帝。

高欢利用尔朱荣的部队,自立为王,与尔朱家族发生了冲突。高欢是汉人,但他的祖先是鲜卑人,出身于怀朔镇兵户之家。他曾参与六镇起义,展现了出色的谋略。高欢自立后,击败了尔朱家族,控制了北魏朝廷,而尔朱家族则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高欢掌权后,立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北魏孝武帝。孝武帝不甘受高欢控制,封身在关中的贺拔岳为关中大行台,并写血书给贺拔岳,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高欢得知情况后,派遣使者前往关中,引诱侯莫陈悦除掉贺拔岳。侯莫陈悦在杀了贺拔岳之后,不久便精神状态异常,最终不明不白地去世了。

关中的部下推举宇文泰为领袖,宇文泰也就成为了关陇集团的第二任首领。

宇文泰来自鲜卑族,他是北魏武川镇的一个军人家庭的孩子。贺拔岳也是武川镇的人,和宇文泰是老乡。宇文泰的爸爸宇文肱和贺拔岳的爸爸贺拔度拔曾一起战斗,他们联手打败了起义军的头目卫可孤。

孝庄帝元子攸杀了尔朱荣。

宇文泰的爸爸和哥哥都在六镇起义中去世了。后来他投靠了尔朱荣,并成了贺拔岳的部下,跟着贺拔岳一起在关中地区打仗。

宇文泰掌握大权后,在关中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建立了府兵制,使他的势力逐渐壮大。而北魏洛阳的朝廷则被高欢控制,宇文泰和高欢成为了北魏末年两大重要的势力。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和高欢闹翻了,他带着亲信和部下从洛阳搬到了长安,想用宇文泰的力量来对抗高欢。孝武帝封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还让他当了尚书令。

皇帝逃走了,高欢另立了一位宗室成员元善见为皇帝,也就是北魏孝静帝。随后,他们把首都迁到了邺城(现在的河北省临漳县邺镇),结果北魏就这样分裂成了两部分。

历史上,我们将位于关中的魏政权称为西魏,而把设在邺城的魏政权称为东魏。

孝庄帝很快意识到自己仍然受制于宇文泰,不久之后,两人的关系恶化。宇文泰随后毒死了孝武帝,并拥立宗室成员元宝炬为新皇帝,史称西魏文帝。

说完西魏建立的整个过程后,我们再来聊聊关陇集团的构成。关陇集团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

第一部分:以武川镇为首,还有六个镇的居民和地主。

北魏时期的六个重要军事要塞被称为六镇,它们位于平城的北部,从西到东依次是:沃野镇(位于今内蒙古五原县北)、怀朔镇(位于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武川镇(位于今内蒙古武川县西)、抚冥镇(位于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位于今内蒙古兴和县)和怀荒镇(位于今河北张北县北)。

北魏时期的六个重要城镇布局图

六镇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柔然的侵袭,同时接收并安置归顺北魏的少数民族。

六镇起义成为了北魏灭亡的起始点。北魏后期,许多重要人物都来自六镇地区,包括贺拔岳和宇文泰的部下,这些部下大多是武川镇的人,也有一些来自其他六镇。

西魏时期,宇文泰设立了一个重要的职位,叫“八柱国”。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和侯莫陈崇。他们都是当时很有实力和地位的人物,相当于国家的支柱,负责重要的事务和决策。

宇文泰是鲜卑族人,来自武川镇,他是八柱国之首,关陇集团的第二代领导人。

元欣是鲜卑人,北魏的宗室之一,但在八柱国中并没有真正的权力,只能算是个摆设。

李虎原本是鲜卑族人,后来变成了汉族。他的祖先来自甘肃秦安,出生在武川镇。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

李弼是汉族,但受到鲜卑文化的影响。他的祖籍在辽东的襄平,出身于六镇的武士家庭。他是隋末起义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

赵贵是个汉人,他来自武川镇,是贺拔岳的部将,也是宇文泰的支持者。

于谨是鲜卑族的人,来自六镇的武人家庭,曾是贺拔岳的手下将领。

独孤信是鲜卑人,来自武川镇。他跟着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守荆州。贺拔岳被杀后,贺拔胜派他去潼关,并和孝武帝一起进入关中。独孤信是宇文泰的发小,也是北周明帝宇文毓和隋文帝杨坚的岳父。他还被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尊为外祖父。

宇文泰让关陇集团更加繁荣强大。

侯莫陈崇来自鲜卑族,生长在武川镇,曾是贺拔岳的手下,后来支持宇文泰。他与刺杀贺拔岳的侯莫陈悦没有关联。

关陇集团的八个主要支柱中,有5人是武川镇人,2人是来自六镇的武人,而只有1人是北魏皇室成员。

关陇集团除了八柱国之外,还有双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负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统领一军,总共是24个开府军。以下是一些开府大将军的出身:

元育、元赞、元廓三位大将军是北魏的皇族,他们都是鲜卑人。

宇文导是宇文泰的侄子,贺兰详是宇文泰的外甥,他们俩都来自武川镇,是鲜卑族的人。

侯莫陈顺、韩果和若干惠都是来自武川镇的鲜卑族人。

杨忠、辛威、王德这三位都是出自武川镇的汉人。

宇文贵、达奚武、豆卢宁、王雄、怡峰都是六镇的武人,鲜卑族出身。

梁椿、刘亮(侯莫陈亮)、常善、李远这些人都是来自北方六个镇的军人,是汉族人。

赫连达是来自六镇的武将,他的祖先属于匈奴族。

田弘、韦孝宽和蔡佑都是出身于关陇地区的豪强大族,他们都是汉族人。

在24位开府大将军中,除了3位是北魏皇族成员,其余18人都是来自武川镇和六镇地区的军人。只有3人是关陇地区的豪强大户,而完全没有来自山东的知识分子。

可以说,以武川镇为首的六个镇的武将构成了关陇集团的核心力量。这些人曾经在北魏的六个镇中居住,有的担任镇将,有的则是镇中的豪强。

关陇集团的主要成员大多来自北魏时期的六镇地区。

第二部分:魏帝把来自山东的文人带到了关中地区。

当年,一些山东的文人和士子跟着北魏孝武帝一起到了关中。这里的“山东士人”指的是潼关以东的地方,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东省的人。

除了跟着孝武帝进入关中之外,还有一些来自山东的士人后来也逐渐来到了关中,加入了宇文泰的阵营。因为宇文泰掌握着皇帝,能够号令其他势力,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跟随他的。当魏帝被北周取代后,这些人也就跟着支持北周了。

宇文泰和高欢在政治上差不多,但宇文泰有一个高欢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对待北魏皇族的态度。北魏分裂后,东魏的高欢对北魏皇族多有杀害,而西魏的宇文泰则善待北魏皇族。

因此,许多北魏皇族成员逃到了西魏。另外,与高欢不合或者被打压的原北魏官员也大多逃到了西魏。这些人大多是来自山东的知识分子。

比如说,冯迁、王思政、杨宽、长孙俭、卢辩、郑孝穆、崔彦穆、卢光等人。

在宇文泰领导的西魏政府中,统治集团里人数最多的是以武川镇为代表的六镇军人,其次是来自山东的知识分子,最少的则是关陇地区的豪强。

山东地区的士人在西魏的地位,有点像曹操挟持汉献帝时那些大臣的角色。宇文泰既要利用这批人,又得提防他们,不会让他们掌握太多的军队权力。

因此,无论是柱国还是开府大将军的位置,都没有山东地区的士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