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王楚钦鹰眼挑战失败遭网络攻击!评论区却充斥着令人不适的恶意

凭什么?为国争光的奥运功臣,就活该被骂成“罪人”吗?

这事儿还得从2021年东京奥运会说起。当时乒乓球混双决赛,许昕和刘诗雯,咱自家孩子,最后输给了日本队。银牌,搁哪个国家都是天大的荣誉,但在咱们这儿,画风突然就变了。比赛刚结束,网上就炸了锅,各种骂声铺天盖地地朝着刘诗雯砸过去,那架势,简直要把人活吞了。

“罪人”、“关键时刻掉链子”、“对不起全国人民”,这些话,一句比一句难听,就好像刘诗雯不是那个为国征战了十几年、浑身是伤的功勋老将,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犯人。我当时看着都傻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竞技体育,有输有赢不是很正常吗?何况对手是东道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那些人不管,他们只看到了输,然后就把所有的怨气,像垃圾一样全倒在了一个姑娘身上。那感觉,就好像刘诗雯欠了他们几百万似的。

很多人可能忘了,刘诗雯拿过四个奥运金牌,是国乒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可在那一刻,所有的荣誉都成了摆设,所有的功劳都被一笔勾销。这种事儿,想想都让人心寒。你为国家拼尽全力,最后换来的可能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无休止的谩骂和攻击。这股歪风,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对劲,但谁也没想到,它不仅没停,反而愈演愈烈,像病毒一样传染开了。

时间快进到最近,历史好像又重演了一遍,这次的主角换成了王楚钦。在WTT中国大满贯的一场混双比赛里,王楚钦和孙颖莎对阵一个跨国组合。比赛打到第四局,王楚钦一个发球被裁判抓了,说是遮挡犯规。这在乒乓球比赛里其实挺常见的,运动员嘛,有时候动作稍微不标准,就可能被吹。王楚钦当时就申请看“鹰眼”,想挑战一下判罚,这也是规则允许的,合理合法。

结果呢,“鹰眼”回放显示,挑战失败,对手直接得了一分。就这么个比赛里再正常不过的小插曲,赛后愣是被某些人给无限放大了。网上的评论区,那叫一个乌烟瘴气。“别来祸害队友了!”、“主场鹰眼挑战失败,好丢人!”、“回家先把发球练好吧!”各种恶毒的言论,矛头直指王楚钦,说得好像他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你看,这套路是不是跟当年骂刘诗雯的时候一模一样?都是抓住比赛里的一个点,然后无限上纲上线,把运动员贬得一文不值。更可笑的是,王楚钦本人对此的回应,那叫一个大气。赛后采访,记者问他这事儿,他说挑战鹰眼就是为了缓一下比赛节奏,相当于叫个暂停,自己根本没受影响,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打好下一分。这才是顶级运动员该有的心理素质,冷静、专业、不受外界干扰。

他这种高情商的回应,跟网上那些键盘侠的歇斯底里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人家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心里想的是为国争光,而有些所谓的“粉丝”,却在屏幕后面搞内讧,互相攻击,真是让人看不懂。

后来我琢磨了一下,这事儿背后没那么简单。为什么每次出事的都是混双组合?为什么矛头总对准其中一个人?稍微了解点内情的人都知道,这背后其实是所谓的“饭圈”在作祟。王楚钦和孙颖莎这对混双组合,粉丝给起了个外号叫“莎头”,成绩特别好,圈了一大波支持他们俩配对的“CP粉”。但同时,王楚钦和孙颖莎也各自有只喜欢他们自己的“唯粉”。

这“CP粉”和“唯粉”之间,那简直是水火不容,跟仇人似的,常年在网上掐架。这次王楚钦挑战鹰眼失败,就成了那些“唯粉”攻击他的绝佳借口。他们才不管什么比赛规则、战术节奏,他们只觉得是王楚钦“拖累”了孙颖莎,影响了比赛。所以你看,这压根就不是一场关于乒乓球技术的讨论,而是一场早就埋下伏笔的“饭圈战争”,只不过是借着比赛这个由头爆发了而已。

这种风气真的太可怕了。北京体育大学有位叫张新辉的老师就说过,现在这种畸形的“饭圈”文化,正在把体育给带偏了。以前我们看比赛,看的是运动员的技术、拼搏精神,为他们的每一次得分欢呼,为他们的失利而惋셔。可现在呢?很多人看比赛,关注点全在谁跟谁关系好,谁又“拖累”了谁,甚至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偶像”,而去恶意攻击别的运动员。体育最纯粹的那部分,正在被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给污染了。

好在,官方也不是吃素的。中央网信办搞了好几次“清朗”行动,专门整治这种网络乱象。我记得北京冬奥会前,花样滑冰运动员金博洋的粉丝后援会,就因为在网上搞非理性应援、互撕谩骂,被微博给禁言了。这事儿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国家要出手管管这股歪风了。中国乒协也发过《关于文明观赛的倡议》,教大家怎么当一个理性的球迷。

说到底,运动员也是人,他们不是神。他们在赛场上承受的压力,是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作为观众,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加油鼓劲,在他们胜利时一起庆祝,在他们失利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别让我们的热爱,最后变成了刺向他们的刀。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