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交了35年社保,35年!你们凭什么说注销就注销?"
我拍着桌子,对着户政窗口的工作人员大声质问。手中的加拿大护照和一叠社保缴费凭证散落一地,周围排队的人都转过头来看着这个愤怒的中年男子。
"先生,请您冷静,按照相关规定..."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说着。
"冷静?我怎么冷静?"我的声音在大厅里回荡,"我从23岁开始工作,一分钱社保费都没少交,现在你们告诉我户口没了?"
旁边的妻子秀华轻轻拉了拉我的袖子,但我甩开了她的手。
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当初那个看似明智的选择,正在让我失去一切。
01
1989年,我刚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厦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那时候的我意气风发,每个月准时到财务科交社保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因为这些钱跟政府部门吵架。第一次看到工资条上扣掉的养老保险费用,我还有些心疼,觉得每个月少了几十块钱。
"小陈,这社保可是好东西,以后养老全靠它了。"老会计师傅拍着我的肩膀说,"你们年轻人现在不懂,等老了就知道了。"
我点点头,心里想着反正也是国家规定,交就交吧。
那个年代,谁能想到中国会发展得这么快?我在车间里做技术员,每天和机器打交道,下班后还要到夜校学英语。不是为了出国,就是觉得多学点东西总没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整个厦门都沸腾了。我们厂子接到的外贸订单越来越多,我也从技术员升到了车间主任,工资从每月300多涨到了800多。
秀华那时候在银行工作,我们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她总是笑我太认真,连社保缴费单都要收藏起来。"万一以后有用呢?"我总是这样解释。
1994年我们结婚,1995年大儿子宇飞出生。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我工作更加拼命了。每个月的社保费也在涨,从几十块到一百多,再到几百块,我从来没有断过。
那时候的我坚信,只要踏踏实实工作,按时交社保,老了就不用愁了。
"爸爸,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工作。"五岁的宇飞抱着我的腿说。
"好,但爸爸希望你能有更多选择。"我摸着儿子的头,心里已经在规划着他的未来。
谁能想到,二十年后,这个"更多选择"会让我们全家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02
2000年,互联网泡沫让很多人一夜暴富,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人生的可能性。
我那时已经是厂里的技术总监,月薪过万,在厦门算是高收入群体。小女儿思琪也出生了,一家四口的生活其实挺美满的。
但是,宇飞在学校里接触到一些从海外回来的老师,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向往。"爸爸,我同学的哥哥在加拿大读大学,说那里环境特别好。"
"是吗?"我当时只是随口应了一声,并没有太在意。
2005年,一个改变我们家命运的人出现了。
我们厂里来了一个技术顾问,叫Tom,是个加拿大华人。他的中文说得很流利,但总是夹杂着一些英文词汇,显得很洋气。
"陈总监,你的技术水平在加拿大绝对能找到好工作。"有一次项目结束后,Tom主动跟我聊起来,"而且那边的社会福利很好,孩子的教育环境也比这里强多了。"
我笑笑,"我在这边挺好的,社保也交了十几年了,不想折腾。"
"社保?"Tom有些不解,"你知道加拿大的养老金制度吗?不管你之前在哪里工作,只要在那边住满十年,就能拿到老年金。而且医疗完全免费。"
那天晚上回家,我把Tom的话跟秀华说了。她沉默了很久,最后说:"要不,我们了解了解?"
2006年开始,我们家的话题逐渐转向了移民。宇飞已经上高中了,成绩很好,如果能去加拿大读大学,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开始在网上查资料,发现技术移民的门槛并不算太高。我的工作经验和英语水平都符合要求,就是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
"我们的积蓄够吗?"秀华问。
"够,但几乎要花掉所有存款。"我算了算,"不过Tom说了,过去一两年就能回本。"
最让我纠结的是社保问题。那时候我已经交了17年了,如果移民,这些钱怎么办?
我专门跑了一趟社保局咨询。"如果出国定居,可以申请退保,但只能退个人账户的钱,统筹账户的部分就没了。"工作人员说。
那笔钱数目不小,但也不算巨大。更重要的是,我舍不得这17年的积累。
"要不我们先保留着,以后说不定还有用。"秀华建议,"反正户口不注销,社保就还在。"
这个建议让我很心动。毕竟,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万一在加拿大不顺利,还能回来接着交。
2008年,我们的移民申请获得了批准。
那一刻,我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一家人即将开始新的生活;不安的是,真的要放弃这里的一切吗?
03
2010年,我们全家正式登陆加拿大温哥华。
刚下飞机,温哥华的空气让我印象深刻。宇飞和思琪兴奋得不得了,到处拍照。秀华挽着我的胳膊,轻声说:"新的开始。"
前半年确实很艰难。我的英语虽然过了雅思,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些吃力。投了几十份简历,才找到一份技术员的工作,薪水只有在厦门时的一半。
"爸爸,你后悔吗?"有一天思琪问我。
"不后悔。"我摸着女儿的头说,"这里的天空更蓝,你和哥哥的未来更广阔。"
但心里,我确实有过动摇。
特别是在处理国内的事务时,我发现很多东西都很麻烦。银行账户需要定期维护,社保关系更是复杂。
我专门给社保局打了国际长途咨询。"您现在人在国外,但户口还在,社保关系保留着。不过不能再缴费了。"工作人员的回答让我安心了一些。
2012年,我在一家华人公司找到了更好的工作。薪水虽然还是不如国内,但生活质量确实提高了很多。
宇飞考上了UBC大学,思琪的成绩也很优秀。看着孩子们适应得这么好,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2015年,我们拿到了加拿大护照。那一刻,我有种复杂的心情。
"现在我们是真正的加拿大人了。"秀华说。
"是啊。"我看着手中的护照,想起了那本已经很久没用过的中国护照。
但我始终没有去中国领事馆注销中国国籍。不是不想,而是心里总觉得那是我的根。
2018年,宇飞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好工作,思琪也考上了多伦多大学。两个孩子都过得很好,我和秀华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那一年,我收到了一个消息:父亲的身体不太好了。
"要不要回去看看?"秀华问。
我犹豫了很久。回去看父亲是应该的,但我已经是加拿大公民了,用中国护照入境可能会有问题。
最后,我还是买了机票回去。在厦门机场入境时,边检看了我很久,最后还是放行了。
见到父亲时,老人家已经很虚弱了。他拉着我的手说:"儿子,在外面过得好就行,但别忘了这里是你的家。"
那次回国,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应该考虑回来养老了。
04
2020年,父亲去世了。
由于疫情,我没能赶回来送他最后一程。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办完后事,弟弟启华给我打电话:"哥,妈妈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我们不放心。你要不要考虑回来?"
这个建议让我心动了。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年,虽然各方面都不错,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朋友圈子小,语言障碍始终存在,最重要的是,这里终究不是我的根。
"你怎么想?"我问秀华。
"孩子们都长大了,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也该考虑自己的未来了。"秀华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而且你在国内交了那么多年社保,总不能浪费了。"
对,社保。这成了我决定回国养老的重要因素。
我算了一笔账:从1989年到2010年,我交了21年社保。虽然中间断了十几年,但按照政策,这些年限还是算数的。如果能接着交几年,到60岁就能正常退休了。
"可是我们现在是加拿大公民,回去能交社保吗?"秀华有些担心。
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地方允许外籍人士缴纳社保,有些地方不允许。
2021年,我专门回国考察了一趟。
在厦门,我找到了几个老同事。他们都已经退休或者快退休了,生活过得挺不错。
"老陈,你回来养老是对的。"老王拍着我的肩膀说,"这里发展得多好,生活成本又不高,比在国外强多了。"
我去社保局咨询,工作人员的回答让我很高兴:"您的社保关系还在,虽然是外籍身份,但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继续缴费。"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我立刻办了手续,开始补缴社保。从2010年到2021年,中间断了11年,需要补缴的金额不小,但我觉得值得。
2022年,我和秀华正式回国定居。
我们在厦门买了一套房子,距离母亲家不远。这样既能照顾老人,又能享受熟悉的生活环境。
刚回来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我们重新适应了国内的生活,老朋友们也很热情。母亲看到我们回来,高兴得不得了。
我继续缴纳社保,一切按部就班。按照我的计划,再交三年,到2025年我60岁时,就能正常退休领取养老金了。
但是,2024年初,事情开始发生变化。
先是银行。我去办理一些业务时,工作人员看到我的加拿大护照,态度突然变得谨慎起来。"先生,您现在的身份状态比较特殊,有些业务可能需要额外的手续。"
然后是社保缴费。原本很顺利的手续突然变得复杂了。"陈先生,您的情况需要重新审核。"
我开始有种不祥的预感。
最让我不安的是,有人告诉我,最近政策收紧了,对于外籍人员的户籍管理更加严格。
"不会吧?我的户口一直都在啊。"我安慰自己。
但内心深处,我知道事情可能不会那么简单。
05
2024年9月的一个上午,我接到了社保局的电话。
"陈先生,您的缴费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您本人到户政部门确认一下身份信息。"
电话里的声音很客气,但我听出了异样。
"什么问题?我一直按时缴费啊。"
"具体情况需要您到现场了解。请您带上所有相关证件。"
挂了电话,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秀华看出了我的不安:"会不会是例行检查?"
"应该是吧。"我勉强笑笑,但心里已经开始担心了。
第二天,我带着所有证件来到了户政部门。大厅里人很多,我排了很久的队才轮到。
"您好,我是陈启明,昨天接到电话让我过来确认身份信息。"我把证件递给窗口的工作人员。
年轻的女工作人员接过证件,在电脑上查询了很久。她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还叫来了另一个同事。
两个人对着电脑屏幕讨论了一会儿,声音压得很低,我听不清楚在说什么。
"陈先生,您稍等一下,我需要请示一下领导。"女工作人员站起身,拿着我的证件走向了后面的办公室。
这一等就是半个小时。我坐在椅子上,心里越来越不安。周围的人来来往往,都顺利办完了手续,只有我还在等待。
终于,女工作人员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男子,应该是他们的领导。
"陈先生,关于您的情况,我们需要向您说明一下..."中年男子的语气很严肃。
我的心咯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
"什么情况?"我努力保持平静。
中年男子看了看手中的文件,又看了看我,深吸了一口气:"根据相关规定,您的户籍状态..."
他停顿了一下,我的心跳得更快了。
整个大厅似乎都安静下来,只剩下我紧张的呼吸声。
06
"根据相关规定,您的户籍已经被注销了。"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我整个人都愣住了。
"什么?注销了?什么时候?为什么没人通知我?"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中年男子递给我一份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和户籍管理规定,您在获得加拿大国籍时,中国国籍即已丧失,户籍应予注销。这是去年底清理的结果。"
我接过文件,手在发抖。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我的姓名和注销日期:2023年12月31日。
"可是我一直在缴社保!你们为什么不早说?"我的声音越来越大。
"先生,请您冷静。"女工作人员有些紧张,"关于社保问题,您需要到社保局咨询。"
"冷静?我怎么冷静?"我站起身,声音在大厅里回荡,"我从1989年开始工作,交了35年社保!35年!你们现在告诉我户口没了,我的钱怎么办?"
周围的人都停下手里的事,转过头来看我。有人在窃窃私语,有人拿出手机拍照。
"陈先生,您这种情况确实比较特殊。"中年男子试图安慰我,"但政策就是这样规定的。您可以申请退保,或者..."
"退保?"我打断了他的话,"我交了35年,你让我退保?统筹账户的钱呢?那可是几十万!"
秀华这时候从外面走进来,看到我激动的样子,赶紧走过来拉我:"启明,你别激动。"
"我不激动?"我甩开她的手,对着窗口的工作人员大声说,"我在这个国家工作了35年,交了35年的税和社保,现在你们告诉我,因为我拿了外国护照,这些都不算了?"
大厅里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看热闹。有人在议论:"这个人好像是海外华人。""现在政策严了,双重国籍不行的。""可是35年社保也不少钱啊。"
07
保安走了过来,示意我小声一些。中年男子也站起身,语气变得更加正式。
"陈先生,我理解您的心情,但请您理解我们的工作。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这是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我冷笑一声,"那国家政策有没有说,一个人工作了35年,交了35年社保,就因为拿了外国护照,就要失去所有的权益?"
女工作人员翻了翻资料:"根据规定,您可以申请一次性提取个人账户的钱,但统筹账户的部分..."
"统筹账户就没了,对吧?"我接过话,"35年,几十万的钱,就这样没了?"
中年男子点点头:"很抱歉,但规定就是这样的。"
我感觉血压都上来了。35年的社保,如果按现在的标准,每个月能拿到四五千的养老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后半辈子的保障!
"那我现在怎么办?"我努力压制着怒火,"我现在58岁,在加拿大住了十年,按规定只能拿到基础养老金,一个月就一千多加币。在国内,我交了35年社保,结果一分钱都拿不到。我这辈子的保障在哪里?"
秀华拉着我的袖子:"启明,我们先回去,想想办法。"
"想什么办法?"我转向她,"你知道我们损失了多少钱吗?如果按正常退休,这35年的社保每个月能拿四五千,20年就是一百多万!"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议论:"这么多钱确实可惜。""但是政策就是这样,谁让他移民呢?""可是他当时移民的时候,政策可能不是这样的啊。"
我听到这些议论,更加愤怒了。
"对!"我大声说道,"我2010年移民的时候,没人告诉我会有这样的后果!当时咨询的时候,社保局的人还说我的社保关系可以保留!"
中年男子翻了翻文件:"那是因为当时的政策执行不够严格。现在按照最新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最新规定?"我感到一阵绝望,"我的35年青春,我的35年缴费,就因为你们的'最新规定',全部化为乌有?"
08
走出政府大楼的时候,我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秀华一路搀扶着我,什么话都没说。直到上了车,她才开口:"启明,我们想想别的办法。"
"什么办法?"我靠在座椅上,看着车窗外熟悉的街景,"35年啊,秀华。从23岁到58岁,我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国家。现在因为一本护照,什么都没了。"
"要不我们找律师咨询一下?或者找媒体?"秀华试图安慰我。
我摇摇头:"没用的。政策就是政策,个人是改变不了的。"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拿出了那些社保缴费凭证。一张张地翻看着,每一张都代表着我的一个月工资,一个月的辛苦工作。
1989年的缴费单,那时候我刚毕业,每个月几十块钱的社保费对我来说都不算少。
1995年的缴费单,那时候宇飞刚出生,我为了多赚钱养家,经常加班到深夜。
2005年的缴费单,那时候我已经是技术总监,每个月的社保费也涨到了几百块。
2010年的最后一张缴费单,那时候我以为这只是暂停,以为以后还能接着交。
然后是2021年重新开始的缴费单,那时候我多么高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现在看来,这些都成了废纸。
晚上,宇飞从加拿大打来电话。"爸,听妈妈说你们遇到了麻烦?"
我把情况简单说了一遍。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爸,要不你们回加拿大吧。虽然钱损失了,但至少在这边有保障。"宇飞的声音有些无奈。
"回加拿大?"我苦笑,"我在那边住了十年,按规定只能拿基础养老金。而且我们已经习惯了国内的生活,你让我们怎么重新开始?"
"那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我看着窗外的夜景,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城市,我的根在这里,但现在我却成了外人。
挂了电话,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也许,这就是选择的代价。当初决定移民时,我以为可以两头兼顾,既享受加拿大的福利,又保留在中国的权益。现在才发现,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但是,35年的社保,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是我半辈子奋斗的见证,是我对这个国家贡献的证明。难道真的要一笔勾销吗?
第二天,我又去了几个部门咨询,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复:政策就是这样,没有例外。
我开始理解那些在海外漂泊多年,最终选择回国的华人的心情。故土难离,根深蒂固的情感是任何护照都改变不了的。但现实是残酷的,选择了外国国籍,就意味着放弃了在故国的某些权益。
也许,我应该接受这个现实。
也许,这就是人生,总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但当我看到那些缴费凭证时,35年的青春岁月历历在目,我还是无法释怀。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是关于归属感,关于身份认同,关于一个人对故土的复杂情感。
我是陈启明,一个普通的福建男子,一个工作了35年的中国人,也是一个加拿大公民。
这就是我的困境,也是千千万万海外华人的困境。
在全球化的今天,身份认同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可以改变护照,但改变不了血脉;可以选择居住地,但改变不了故土情深。
35年的社保,也许真的要成为历史了。但35年的记忆,35年的奋斗,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