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印度年轻人谈论印度和中国,一人坦言去过中国很多次,他直言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威胁,原因竟是中国不愿印度强大想控制亚洲

好多时候,看那些印度年轻人谈论中国,真得让人笑出声。有时候他们的逻辑好奇得让人觉得,天真得不像话,也可能反映出某种深层的心理和认知偏差。特别是有一场对话,一位印度年轻人直言不讳地说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威胁,理由却非常特别--中国不想让印度变得强大,想要掌控整个亚洲。

我靠,这个逻辑也太奇葩了吧。先不说全球战略的复杂性,单看这里的想控制亚洲,妙的是完全没提到实际的地缘政治利益。印度人可能一直把中国当成敌人的原因,除了那些你能猜到的,更多来自于一种我们不怕的自我认知。天真点理解,印度一直觉得自己是潜力无限的国家,觉得中国就像是个大哥,站在那里,等着遏制你的成长,达到占领全亚洲的阴谋。

我们得沉思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只要中国不强,印度就能崛起的天真幻想?这倒不是完全没有根基,但问题在于太片面、一厢情愿。印度长久以来的心结,除了历史的伤痕,更多来自于对中国崛起速度的担忧和无奈。不要忘了,中国曾经的历史上,曾经征服过印度!

这是个关键点。很多印度人都对自己的被欺负史感到愤怒,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唐朝时期,曾经派去印度的使者,结果印度当时国内乱成一锅粥,唐使被杀。偏偏有个印度的官员逃出来,跑到西藏借兵,带着两万多军队,差点就把印度灭了。说到这里,难免让人觉得印度其实也曾经是被打败的那一方。可遗憾的是,很多印度年轻人只记得英国科幻式的殖民史,对中国对他们的历史一无所知。

中国没有像那次一样,殖民印度,反而在历史长河中,靠着自己的办法,把印度的那点天下一统的梦想掀得鬼哭狼嚎。印度好骄傲,认为自己是精神象征,其实不过是千百年前一众碎片王国的杂牌军罢了。而中国,只是在前几百年里,曾经征服过印度,也是真实存在过的。

你看,这种我们曾经被人欺负过,结果不能强大有什么荒谬?印度的自我认知,就好像伸手想摘星星,结果看到中国崛起了,一下变得羞愧羞愧地开始恨起中国来。他们的恨中国,不就是一种我没有一样去抗衡的惶恐感吗?这种惶恐里,夹杂着一种我们要赢我就必须比中国差的自卑。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看待总是抱着一种天真的想象。觉得只要到了2030年,印度就能成为发达国家。就像被催眠一样,仿佛只要坚持我们比中国还优秀,就一定实现了。可是你说,这不就跟那些想在明天就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一样荒诞吗?没有过程,没有磨练,就是幻想。

要不是看到他们简单的逻辑,真都不信有那么多人相信只要没有中国,印度就能搞定一切。他们的底层思维,就是在互相拔河、排挤——我比你牛,我比你强。你别看他们嘴上说我们要赶超中国,实际上各种内讧、低级的小动作多得很。哪天他们真正认清一个事实——没有中国支撑的崛起,根本不可能。

这点,或许中国的崛起和印度的梦想,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边是实干、一边是梦幻;一边是认清自己有限,一边是无限幻想。看多了,总觉得印度年轻人还在用一种全世界都是我脚下的棋盘的思维在衡量国家之间的关系,却忘了自己在巨大历史洪流中,只是一个刚刚拼凑起步的角色。

当然啦,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印度的历史太碎片、太复杂,从碎片中拼凑出的民族认同感,要比中国的天下大一统要难得多。而且他们那点自豪,很多也是建立在外人对印度神秘或古老的崇拜上。说穿了,印度人强烈拒绝正视的,是自己尚未成熟的现实。

有人说,印度其实从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亚洲一员,不过就是个地理概念罢了——一个由无数土邦拼出来的国家。真正的认同感,似乎还在那个的情绪中维持。只要中国还在高速崛起,印度就会觉得自己是倒数第一的兄弟,不甘心也得撅着嘴。

对了,反中国情绪在印度的政治话语里,比比皆是。他们喜欢把中国描绘成最大的威胁,但其实潜台词是——我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只这种受害者心态,有点像那种我就是要赢的狂热,未必和现实完全对得上。

也许未来会怎样?荒诞到极点的想象,就是印度真能按短期目标冲到发达国家行列,但中间那些艰难路径、制度瓶颈,谁来讲?这就像一个孩子幻想着一夜暴富,却忘了钱是要靠努力争取的。

印度和中国,一个在梦,一个在现实;一个在追逐一个伟大梦想,另一个则在不断地实打实地走路。当然啦,国际关系中,没有绝对的威胁,只有利益的碰撞。印度要明白,控制亚洲,从来不是中国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所谓的阴谋。这是个不断变化、相互依存的圈子,不能用冠冕堂皇的控制去衡量。

他们总说中国不想让印度强大,但中国的逻辑更简单——你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别再幻想没有中国,印度就能崛起,更不要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穿越历史,跳过所有的困难,轻轻松松达成目标。

印度的天真,或许也是一种成长的烦恼。只希望他们不要再用那种反中国的偏激去掩盖自己未竟的梦想。

谁都不是真正的全知全能。未来的棋局,还得看谁敢面对现实,谁肯硬着头皮走下一步。这世界,从不缺梦想,缺的永远是认清自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