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刷手机,总能碰上点挑战人类想象力极限的东西。
就比如今天,屏幕上赫然跳出一行大字:《俄媒很担心:要是印度为了讨好中国买中国武器,俄罗斯该怎么办?
》。
我愣了三秒,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
这标题,简直就是对地缘政治的一次行为艺术式嘲讽,那感觉,跟听见郭德纲说他要竞选美国总统差不多,离谱中透着一股子黑色幽默。
这篇传说中由“俄媒”操刀的神作,读起来就像坐上了一台用伏特加当燃料的拖拉机,在西伯利亚的冻土上玩漂移——刺激是挺刺激,就是全程都颠得你怀疑人生。
文章的核心思想,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中印最近走得近,又是高层互访又是贸易攀升,我们俄罗斯感觉自己快要被挤出亚洲的牌局了,心里慌得一批。
这个论调,倒也不算新鲜。
俄罗斯那个“中俄印铁三角”的梦,做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个所谓的“普里马科夫三角”,听着挺唬人,实际上基本就活在外交部的通稿里,更像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类似于每年春节都祝自己“恭喜发财”但钱包依旧干瘪。
中印两国呢,对此一直心照不宣地保持着距离,毕竟,如今这个世道,谁还愿意自家生意非得让个中间商过一道手?
可这篇文章的作者,显然是个不走寻常路的高手。
他笔锋一转,直接从地缘政治分析频道,跳到了科幻惊悚片场。
他满怀忧虑地写道,印度现在买武器搞起了全球海淘,法国的“阵风”、以色列的无人机都往回搬。
但最让莫斯科(或者说,作者自己)夜不能寐的,是“中印军事技术合作也不是天方不谭”。
紧接着,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推论横空出世:“如果物美价廉的中国的武器在未来出现在印度军队中……”
看到这儿,我差点一口水喷在屏幕上。
哥们儿,你这稿子是用梦话写的吗?
印度买中国武器?
这得是多大的脑洞才能想出来的剧情?
我寻思着,2020年加勒万河谷那场冷兵器格斗大赛的画面还没从新闻里淡出吧?
当初被巴基斯坦空军用咱们这边的装备打了个27比1,印度空军那心理阴影面积,怕是比整个恒河平原都大。
这梁子还没解开呢,就扭头来找“仇家”买板砖?
你这是把印度人当活菩萨了,还是觉得国际关系就是请客吃饭?
这事儿,你问过新德里那帮鹰派大佬吗?
他们答应了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印度那边真上演了一出“相逢一笑泯恩仇”,舔着脸来问价了,咱们这边卖不卖还是个未知数呢。
这背后牵扯的巴基斯坦因素、地缘战略平衡,那是一本算不清的烂账。
就这么个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你一个写稿子的,就提前替克里姆林宫焦虑上了?
普京知道了,都得夸你一句“想得周到”。
更有趣的是,这文章还真给这魔幻剧情找了个“背锅侠”——美国。
说是川普政府一边骂印度是“克里姆林宫的洗衣房”,一边又对咱们买俄罗斯油气睁只眼闭只眼,这波操作直接把印度给“气得”投向了我们。
这逻辑,简直是把大国博弈写成了中学生争风吃醋的三角恋。
当然,看到最后,谜底揭晓了。
我顶着满脑袋的问号去扒了一下这家“俄媒”的底细,结果发现,这个叫《莫斯科时报》的家伙,虽然名字里带个“莫斯科”,但它的老巢压根就不在俄罗斯,而在风车之国荷兰。
这就好比一个天天在网上教你做兰州拉面的美食博主,IP地址却显示在夏威夷,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真相大白。
这压根就不是什么“俄媒担心”,而是一家西方资本养着、专门给俄罗斯扎针的“高仿号”。
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变着法儿地跟克里姆林宫唱反调。
俄乌冲突之后,更是被俄罗斯官方盖章认证为“外国代理人”。
所以,它编出这种“印度买中国武器”的奇谈怪论,根本不是在做什么严肃分析,纯粹就是为了在舆论场上给俄罗斯添堵。
它的剧本很简单:只要能让俄罗斯看起来众叛亲离、焦虑不安,怎么离谱怎么来。
这套路,其实就是信息战里的“攻心计”。
它抓住了俄罗斯当下最真实的那个痛点——不是怕印度买谁的武器,而是怕自己在这个中美主导的世界里,逐渐从棋手变成棋子,最终沦为东方大国身边一个嗓门比较大的资源供应商。
而《莫斯科时报》,就是把这种深层的战略焦虑,用一个极其荒诞、极其吸睛的方式给包装了一下,然后扔到舆论场里,看个热闹。
说到底,大国之间的关系,哪有那么简单。
它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大片深浅不一的灰色地带。
至于那篇奇文,咱们就当个段子看吧。
毕竟,这剧本要是递到莫迪手里,他估计也只会笑着摇摇头,然后转头对自己的将军们说:“瞧,总有人比我们还爱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