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罕见松口愿意见面,美国却在背后悄悄断供远程导弹
这盘棋下到今天,台面上的兵马炮喊打喊杀,台面下的手脚却比谁都小气。莫斯科的老狐狸拉夫罗夫最近又出来放话了,一席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像是递出了橄榄枝,又像是把刀子磨得更亮了。
他说,普京总统不是不能跟泽连斯基坐下来喝杯茶,聊聊人生,但不能是纯聊天。得有个章程,得能谈出个子丑寅卯,签个实实在在的文件。话锋一转,他又慢悠悠地补上一句,根据乌克兰自家的宪法,泽连斯基现在签了字,算不算数还得两说。
这话里的学问可就深了。乌克兰因为战时状态,原定的大选没搞,泽连斯基的任期在法律上就成了一个模糊地带。俄罗斯现在把这个事儿拎出来,意思很明白:就算我跟你谈了,你这个“临时工”能拍板吗?万一哪天你下台了,新上来的人不认账,我们这不白忙活了?这既是在将军泽连斯基,也是在告诉全世界,不是我们不想谈,是你们那边“法人代表”资格存疑。
更有意思的是,拉夫罗夫还翻出了一段陈年旧事,说当年特朗普还在白宫的时候,美俄在阿拉斯加有过一次“实质性会晤”。那次会晤,美国人提了些条款,比如乌克兰别削尖了脑袋往北约里钻,领土问题大家可以商量着来。拉夫RO夫说,这些条款俄国人觉得还行,可以坐下来细聊。
可转头特朗普在华盛顿见了泽连斯基,这位乌克兰总统把这些原则通通给否了。这手牌打出来,简直是诛心之论。它在暗示什么?它在暗示,破坏和平机会的,不光是现在的拜登政府,你泽连斯基自己当年也是个“刺头”。同时,这也是说给美国国内那帮特朗普的支持者听的:看看,要是我们老大还在,这仗说不定早就打不起来了。
再看基辅这边,泽连斯基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他一边高喊着,已经准备好为和平采取必要措施,领土问题也不是不能谈,但必须是跟普京本人面对面地谈。这姿态摆得很高,像是一个勇敢的斗士,要单挑对方的主帅。
可另一只手,他也没闲着,满世界地找帮手。这不,加拿大的总理卡尼就跑到基辅去了。两人相谈甚欢,加拿大不仅承诺掏五亿美元,通过美国人的渠道帮乌克兰买武器,还要掺和乌克兰的无人机生产计划。
最让人眼皮一跳的是,卡尼居然松口,说不排除向乌克兰派遣加拿大部队的可能性。泽连斯基听了这话,估计心里乐开了花,当场就说,期待加拿大军队出现在乌克兰的土地上。这可不是小事,加拿大是北约成员,是“五眼联盟”的核心。如果加拿大的军人真的以官方身份踏入乌克兰战场,那性质就彻底变了,离北约和俄罗斯直接掰手腕又近了一大步。
泽连斯基的这套操作,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一边小心翼翼地往前探步,一边拼命挥舞着双臂,试图吸引更多人来给他保驾护航。他知道,光靠自己,这根钢丝他走不完。
然而,就在乌克兰和加拿大“兄弟情深”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却在干着一件不那么地道的事。有媒体捅出来,五角大楼最近一直在“悄悄地”阻止乌克兰使用美国援助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去攻击俄罗斯本土的目标。
这就好比你给了邻居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让他去对付闯进院里的恶霸,却在他耳边悄悄说:这刀你只能用来吓唬人,可千万别真往恶霸身上招呼,尤其不能往他老巢里招呼。
据说,乌克兰至少有一次想用这玩意儿给俄罗斯来个狠的,结果被华盛顿当场按下了发射钮。这个审查机制的最终决定权,握在美国国防部长手里。而且,不光是美国自己的武器,就连欧洲援助的武器,只要里面用了美国的情报或者零部件,也得经过山姆大叔的点头。
这背后,是美国深深的恐惧。它害怕失控。援助武器是一回事,让战火烧到俄罗斯本土,甚至可能引发俄罗斯用核武器反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美国想让乌克兰拖住俄罗斯,耗干俄罗斯,但绝对不想为了乌克兰,把自己也拖进一场可能毁灭世界的战争。
所以,华盛顿的算盘打得极精。它给乌克兰的武器,射程、威力都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驯兽师,手里的鞭子既要让狮子感到疼痛,又绝不能让它真正发狂。拜登时代开了个口子,允许乌克兰在特定情况下打击俄边境目标,特朗普就一直骂这是“愚蠢”的决定,现在看来,五角大楼似乎又把这个口子给悄悄堵上了。
乌克兰当然不甘心。泽连斯基公开表示,我们现在用自己国产的远程武器打俄罗斯本土,早就不用跟美国人商量了。这话里透着一股子硬气,也透着一丝无奈。自己家里有粮,心里才不慌。乌克兰拼命研发自己的远程无人机,去轰炸俄罗斯的炼油厂,就是想告诉美国人:你不让我用你的刀,我自己磨的匕首照样能见血。
你看,这三方的心思,拧巴成了一团麻。俄罗斯摆出愿意谈的姿态,但前提是你得先“自废武功”,承认现实;乌克兰想谈,但筹码不够,只能一边打一边拉帮手,希望能把更多国家绑上自己的战车;而最大的庄家美国,则在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赌局的节奏,既要让乌克兰能继续玩下去,又生怕桌子被掀了,大家都没得玩。
这场冲突的根子,已经不是简单的领土争端了。它背后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安全观在激烈碰撞。莫斯科要的是一个绝对安全的缓冲区,一个它说了算的后院。而华盛顿和基辅要的,则是一个完全融入西方体系、主权独立的乌克兰。这两者之间,几乎没有调和的余地。
所以,别看各方嘴上都挂着“和平”与“谈判”,但实际上,谁都没有真正做好妥协的准备。眼下的打打谈谈,更像是一种被恐惧支配下的僵持。大家都在赌,赌对方会比自己先撑不住。真正的和平曙光,恐怕还在地平线之下,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