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京中山陵8号这个地方,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宅子。这栋房子的前世今生,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话说1948年,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在南京中山陵附近盖了这么一座精致的公寓。当时这房子那叫一个气派,假山游池应有尽有,妥妥的现代主义风格别墅。可惜好景不长,还没住热乎呢,孙科就得跑路了。
孙科为啥不跟蒋介石去台湾享福?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孙科虽然是孙中山的亲儿子,还当过国民党行政院院长,但他心里门儿清得很。他知道自己之前跟李宗仁一伙人几次三番地逼蒋介石下台,蒋介石这人小心眼儿,要是跟着他去台湾,那不是羊入虎口吗?
所以三大战役一结束,孙科就带着一家老小先跑香港去了。后来在香港混不下去了,又转战美国。直到1965年,实在是在美国过得太惨了,这才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去了台湾。八年后,孙科就在台湾咽了气。
从1949年离开大陆到1973年去世,孙科再也没回过中山陵8号,连看一眼都没机会。
新中国接管后的中山陵8号
新中国成立后,这座豪宅自然就归咱们了。毛主席、刘伯承、陈毅、叶剑英这些大人物都在这儿住过,不过都是短暂停留。
刘伯承算是住得最久的,1949年南京解放后他主政南京时住在这儿,后来跟邓小平去了大西南。1950年回来办南京军事学院,又住回了这里。
许世友的23年情缘
1955年,许世友当上南京军区司令员,因为军区司令部就在附近,他也搬进了中山陵8号。这一住,就是整整18年。
1973年底,毛主席搞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被调到广州军区。走之前,许世友特意交代副司令员肖永银,把中山陵8号还给招待所,不给新来的司令员丁盛住。
这话说得有门道。一来许世友对这地方有感情,二来这里头还有政治考量。按理说新司令员就该住这儿,但许世友这么一安排,丁盛只能住别处去了。为这事儿,丁盛还挺不高兴,在军区会议上跟肖永银发过脾气呢。
重回中山陵8号的晚年时光
1980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功的许世友被任命为军委常委。但他不习惯北京的天气,向中央申请回南京养老。邓小平很看重他,特批他回南京安享晚年。
许世友又回到了中山陵8号,这次住了5年,前前后后加起来整整23年。
晚年的许世友可有意思了,他把这座精致的别墅改造成了“农场”。假山推了,改成菜地;游泳池变鱼塘,里面养了不少鱼。他还养鸡养鸭养兔子,整个一农家院的节奏。
许世友经常跟身边人说:“我许世友就是个农民,住不惯洋房,还是看着菜地鱼塘舒服。”
其实在广州军区当司令员时,许世友也是这德性,把军区大院改造得跟农场似的,还种出了几十斤重的大南瓜,据说还送给毛主席几个呢。
孙中山孙女的意外造访
1985年,孙中山的孙女、孙科的女儿孙穗英回国了。她提出一个要求,想回父亲的故居看看。毕竟小时候她也在那儿住过一阵子。
孙穗英虽然常年住美国,但多年来给国家捐了不少文物,对国家是有贡献的。南京方面实在不好拒绝她的要求。
但问题来了,许世友晚年脾气暴躁,基本不见客。南京方面担心出状况,就想了个办法:让许世友身边的工作人员以打猎为由,带着他到市区外去了。
趁这个空当,南京市政府的干部陪着孙穗英参观中山陵8号。
走进去一看,原来雅致的公寓变成了“农场”,孙穗英会是什么反应?大家都捏着一把汗。
结果出人意料,孙穗英不但没生气,反而露出赞赏的表情说:“挺好的,这才是中山陵8号应该有的样子。”
这话说得多有水平!既没有责怪许世友把父亲的故居改得面目全非,又表达了对这种朴素生活方式的认同。
历史的尘埃落定
1985年10月,许世友因病去世。这位传奇将军终于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许世友去世多年后,中山陵8号才对外开放,成为人们缅怀历史的地方。
说起来,关于许世友住在中山陵8号的时间,史学界还有点争议。《近看许世友》这本书记载,许世友刚当南京军区司令员时并没住这儿,而是住在人和街,后来因为一些政治原因才搬到中山陵8号的。
不管怎么说,许世友和中山陵8号的故事,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一个是孙中山儿子建的洋房,一个是从农民出身的开国将军,两者的结合,既有历史的巧合,也有时代的必然。
孙穗英那句“这才是中山陵8号应该有的样子”,或许道出了历史的真谛: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居住其中的人的品格和情怀。
你们觉得,孙穗英当时看到父亲的故居变成“农场”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她那句话是真心的赞赏,还是出于礼貌的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