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斯,一位在北卡罗来纳州当助教的人,反映了不少美国家庭的心声:“我经常买的东西价格不断涨,购物清单逐渐变得越来越短,但预算却丝毫没有增加。”自特朗普政府开始执行关税政策后,美国老百姓的日子变得更加难熬,物价飞涨,加上货架上的商品越来越空,这两个词成了他们的写照。
据标普全球的研究显示,到2025年,美国企业的成本将比之前预估的多出至少1.2万亿美元,其中超过9000亿美元会直接转到消费者口袋里。耶鲁大学的估算也指出,普通家庭每年要多花差不多2400美元。这样冷冰冰的数据背后呢,是无数普通人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关税到底给美国人的日子带来了哪些影响,大家心里都清楚。
从点牛排那么随心,到买猫粮都得仔细琢磨,真是差距大啊。
关税引起的物价上涨,可不是闹着玩的,已经悄悄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年龄大小和收入高低都难免受到影响。38岁的哈里斯注意到,染发剂、婴儿奶粉这样的日常必需品价格都在一路攀升,过去偶尔享用的牛排,现在变成了全家都买不起的奢侈品。
74岁的老人梅多斯就靠在好市多逛着,秉着“能少买就少买”的原则过日子;而另一位退休的皮勒就更苦恼了,面包的价钱一年就翻了一倍,靠着固定收入根本跟不上物价上涨的节奏。幸亏房子和车子都已经付清了,否则日子就更难熬了。
半退休的娜塔莉感个人感受更直接点,她打算去超市做点兼职,好帮补家用,因为几乎所有的日常用品价格都涨了,就说猫粮吧,涨幅从25%一下子冲到100%,家里那只最爱的猫罐头价钱也从1.79美元涨到2.49美元。
25岁的咨询顾问卡西,本来每周的食品预算定在65美元,可如今得跑好几家超市,甚至开更远的路,才能买到实惠的东西。她说,这次的涨价比疫情刚开始时的涨势还要快还要猛。
就连美食作家米妮也彻底变了个生活习惯,不买新衣服,也不外出吃饭,圣诞礼物全靠自己动手做。因为“以前一切都贵了一倍”,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涨价不是短暂的冲击。杜克大学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价格上涨都和关税有关,可能会持续到2027年。
虽然美国的通胀率已经降到2.9%,可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还没减少。佛罗里达的理查德就说,今年是“最糟糕的财务年度”。从超市的食品到电费,全都在涨价,物价猛涨只算一部分,货架上的空位空缺也让美国人烦心不已。
日常用品缺货变成了常态,成了不少地方的常见景象。
空空的货架加上涨价,成了许多美国人对现如今购物感受的总结。比如宾夕法尼亚州的米歇尔,她急着给家里的轮胎换新,可以看,实惠的型号全都断货,剩下的那些要250美元一个,根本买不起。
新罕布什尔州的娜塔莉注意到,很多平时常用的食材几个月都没看见货了,货架上越来越空。以前能挑选出好几种的商品,现在只剩一两样,而且大部分都被自家品牌代替了之前的那种品牌货。
让人又无奈又好笑的是香蕉断货的事儿,今年夏天,特朗普一宣布对墨西哥和拉美加征关税,北卡罗来纳州赛勒城的沃尔玛啥的,整整两星期买不到香蕉,整座镇子都陷入了“香蕉荒”。
这事儿可不是个例子,美国飞协博公司的数据显示,关税一生肖,三周内,从中国运到美国的海运集装箱订单量就掉了60%多,洛杉矶港更是有20次港口靠泊被取消。像沃尔玛、塔吉特这些大超市的CEO早就提醒过,这关税会搞乱供应链,货架就会变得空空如也。
果然如此,从轮胎到食品,从香蕉到日常用品,缺货的情况变得愈发严重,货架空空如也,消费者的焦虑也在不断增加。有调查显示,关税已经成为美国人觉得的第二大经济威胁,而货架空缺的背后,是关税政策和民生实际之间的巨大差距。
说到承诺和民生之间的差距,要知道,政客们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坠,承诺各种改善生活,可实际上,民众的日子却越过越难。那些曾经许诺的福利和保障,很多都变成了空喊,民众等待的改善迟迟未到,反而觉得距离越拉越远。这中间的落差,让人心里直嘀咕,承诺变成了空谈,民生的实际状况却没有丝毫改善。
面对民众的抱怨和统计数据的提醒,特朗普政府几乎没什么撤回关税的动静,反而还扬言最快11月对中国开刀,征收100%的关税。白宫一直说,关税能“振兴美国制造业,还能增加和贸易伙伴的收入”。特朗普自己在承认关税“难以持续”的同时,还辩解说,“是他们逼我这么做的”。
但实际上,情况狠狠打了他们一个耳光。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表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平均关税大概在58%左右,而高盛的报告也指出,这些关税带来的成本正快速向消费者转嫁,到了年底,消费者承受的比例很可能会飙升到55%。
耶鲁大学做的估算显示,现在美国的平均实际关税率已经到了18.3%,这是自193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所谓的“振兴制造业”其实没啥起色,反倒让企业和消费者都挺难受。像约翰迪尔公司,因为钢铁和铝的关税,已经亏了大约3亿美元,预计年底还可能再亏掉接近3亿美元。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这关税其实就是个累退税,收入最低的家庭反而背负了比高收入家庭更重的负担,这样一来社会分配的不公平更加严重。白宫吹嘘的“降价,让生活更轻松”的承诺,在哈里斯他们对“其实根本不在意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的吐槽面前,显得特别空洞。
受特朗普关税影响的美国生活,早已被物价上涨和货架空空的景象弄得不再那么从容,从牛排到猫粮,从轮胎到香蕉,日常用的东西涨价快断货也成了常事。
这事儿让各种年龄层、各行各业的美国人都得动心思:退休的老人开始节省开支,年轻一辈忙着比价,职场上的人也挑着兼职钱补家用。
就算白宫还在为关税政策摇旗呐喊,标普、耶鲁、高盛这些机构的研究数据,以及众多普通民众的真实体验,反倒把这政策带来的副作用摆在了台面上。幸好,美国人也没闲着,有人精打细算做预算,有人寻找替代的方法,一旦压力袭来,靠这个适应能力,也许能帮他们挺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