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玩梗引发风波:可爱仓鼠竟成品牌信任危机的导火索?

蜜雪冰城就网友创作的“蜜鼠冰城”玩梗事件作出回应,此事件引发了舆论的两极分化评价。

事件起源与品牌回应玩梗内容

网友借助谐音梗,把“蜜雪冰城”中的“雪”替换成“鼠”,创作出一系列趣味图片。这些图片将仓鼠、花枝鼠等萌宠形象与奶茶杯进行合成,比如仓鼠捧杯、钻杯、戴雪王皇冠等场景,从而掀起了“蜜鼠冰城”的二次创作热潮。该词条于2025年8月27日登上微博热搜高位,初期因其可爱的画风,被部分网友赞誉为“萌系二创”。

蜜雪冰城客服回应称:“(该情况)会予以高度重视,需登记并反馈给公司相关部门,由负责人进行核实跟进。”这一回应既未直接否定网友的创意,也未放任负面联想肆意蔓延,着重强调流程化处理,彰显了品牌在面对食品安全这一敏感议题时的谨慎态度。

舆论两极分化

支持派:创意趣味至上以年轻群体为主的支持派,认为合成图“抽象又可爱”,仓鼠形象“萌化人心”,是网络解构精神的生动体现。有网友调侃道:“小仓鼠捧杯像极了年轻人熬夜喝咖啡——明知不健康却戒不掉”,此言论暗喻了消费者对平价奶茶的消费依赖。

反对派:食品安全敏感触发不适部分用户因联想到食品安全隐患,直言“老鼠与饮品结合引发生理反感”,甚至提及历史事件“指鼠为鸭”,进而加剧了担忧。恐鼠群体表示“无法接受食物与老鼠关联”,认为品牌形象被“污名化”。

争议背后的深层问题

代际文化冲突Z世代将仓鼠视作“萌宠符号”,而中老年群体则把仓鼠视为“卫生风险象征”。这种认知差异凸显了网络亚文化与大众敏感点之间的错位。

品牌信任危机蜜雪冰城长期因其“平价定位”而面临卫生方面的质疑,此次玩梗事件意外地放大了品牌在信任方面的短板。网友呼吁品牌“用行动证明杯中无鼠”,而非仅仅进行口头回应。

玩梗边界的公共讨论谐音创意触碰了公共卫生议题的红线,需警惕被误读的风险。部分观点认为,玩梗时需充分考虑文化敏感性,避免触碰食品安全等大众底线。

品牌应对策略与机遇

公关转化建议:短期行动:可借势推出“萌宠安全宣言”,例如公开食品安全检测流程,或者联合动物保护组织打造公益IP,将“鼠鼠危机”转化为“品牌亲和力”。

长期策略:着力强化“平价≠低质”的价值理念,凭借透明化管理举措来重建品牌信任。回顾过往,在“上海喝蜜雪冰城会被东方明珠攻击”这一地域梗事件中,品牌通过与东方明珠官方开展联动,并拍摄趣味视频,成功化解了争议。此次“蜜鼠冰城”事件,亦可借鉴此类富有创意的公关策略。

事件本质与启示

“蜜鼠冰城”事件看似是一场无厘头的网络狂欢,实则蕴含深意。它揭示出,网络玩梗需精准平衡创意表达与敏感议题之间的关系,务必避免触碰公共卫生这一红线。对于品牌而言,应对此类事件需双轨并行,既要包容创意社群的奇思妙想,又要坚定不移地坚守食品安全底线。此外,社会情绪能够进行正向引导,若能借此契机推动消费平等的深入讨论,或许可成为品牌升级的良好契机。

蜜雪冰城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能否将这场意外的网络狂欢转化为重塑品牌信任的宝贵机遇。这既要求品牌包容“鼠鼠可爱”的创意表达,更要求其始终坚守“杯中无鼠”的质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