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机设计引发“抄袭”争议,未来空战“隐形+远程”谁更强?

五代机的“抄袭”帽子,真是老话题啦

你晓得伐,五代机这个事儿

阿拉一开始就被洋人笑话说“抄袭”

当年歼-20刚露个脸,洋人就嘟囔说“抄袭F-22”

好像歼-20一出来就像抄人家的作业一样

其实,侬想,五代机的花头多啦,很多设计思路都不是随便抄的

更多时候是“借鉴”和“融合”

等歼-35出来后,又有人说它像“F-35的翻版”,但其实

毕竟,飞机的设计,很多花头会趋同

阿拉觉得,时间长了,反而发现一件事:中国的这些新机型

反倒开始影响起美国的“花头”了

像歼-20那种全动鸭翼布局,最早是它敢试的

后来美国的六代机F-47也敢用鸭翼了

另外,歼-36刚亮相,第一次出现机背进气道,没想到美国海军的六代机概念图也跟着学啦,几乎用一样的设计

美军六代机的“新花样”——到底是“真牛”还是“假酷”

咱们说正经的,六代机的研发本来是美国的拿手好戏

自从三代、四代、五代,到这阵子的六代,阿拉一直觉得美国是“规则制造者”,他们的飞机技术

可是这阵子,局面变得有点尴尬了

你晓得,歼-36、歼-50试飞得挺猛,细节一扒拉

反倒是美国的F-47,似乎还在“空中画图”,海军的六代机一直没个动静

这样一来,宣传上就不太“威慑”啦,于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终于放出了一张F/A-XX舰载六代机的官方概念图

算是把“真刀真枪”露一面

你看它的外形,机身融合了隐形设计,机鼻宽宽的

明显是为了装大一点的雷达天线

驾驶舱视野还算不错,但只做了单座布局,像未来空战不仅要飞得快,还要处理海量传感器信息,双座多一份工作分担

说到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机背上的进气道

这个设计很格外,放在机身肩膀位置,长得像矩形又带弯,上下对称

两个发动机的空气都靠它们供气

这个布局,很多隐形轰炸机(比如B-2、B-21)都用过,主要是为了让雷达反射变少

不过,缺点也是蛮明显:在高角度机动时,机身会阻挡进气口,可能会让发动机的供气变差,推力不稳定,这就...来说舰载机来说

美媒吐槽歼-36的“机背进气”——结果,自己也用啦

你晓得伐,刚开始美军看到歼-36用这个机背进气道,还大肆吐槽,说它性能不行,像个“战斗轰炸机”

可是,轮到他们自己设计的F/A-XX用这个布局时,奇怪啦,批评声就变少了

反而开始强调它的“长航程”和“超远距离作战”的能力

说实话,这里面暗藏的,是一种战术思路的转变——未来空战,可能不是单靠高机动性

而是靠隐形、远程导弹和信息化

这阵子很多导弹,比如各种有源相控阵雷达引导的空空导弹,射程都变得很远

几乎能在远远的地方把对手“搞定”

俄乌、印巴冲突都能看出,超视距击杀比例越来越高

近身肉搏的场景越来越少

这样一来,机背进气道的隐形优势——格外是对地面雷达的散射抑制——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大白话就是,美中两边的六代机设计思路

似乎都走向了“隐形+远程导弹”的新路线

这也是未来空战的“新常态”啦

不过,诺格的这个方案,还只是在“PPT”上画的图,没有经过风洞验证

舰载机的活儿可不简单,要受弹射、拦阻着舰、海水腐蚀这些“老大难”事情折腾

如果在高机动中,机背进气道供气不稳

那这个飞机可就要“吃亏”啦

另一方面,图上还画了外倾双垂尾,虽然可以降低某些雷达反射,可米波雷达一照射,可能还会引起共振啥的

比起中国歼-36、歼-50用的全融合升力体、全动边条翼,隐身带宽更大

未来看谁跑得更快、更隐形

未来的“花头”——谁会赢

你侬晓得,美国海军和空军的六代机项目,其实在“竞赛”中

波音和诺格都在拼命角逐

业内都觉得,波音要同时搞空军和海军的飞机,难度蛮大,结果就是:海军的舰载版,可能就是F-47的“变脸”版本

正好反过来,中国的歼-36和歼-50,取消了复杂的垂尾和鸭翼,搞了个全融合的升力体设计,隐形带宽大

阿拉觉得,未来空战重在“超视距”、隐形和航程,机动性虽然还重要

但“老灵老灵”的不一定是唯一指标

美中两边,六代机的花头,似乎越走越像

都是“隐形+远程”主打

等明年、后年真出个样机,才知道谁更“老牛”啦

如果诺格的方案拿下了,恐怕美国海军也会走一条“长航程、宽带隐形”的新路子

只不过,这些花头到底能不能抗衡中国的歼-36、歼-50

还是要看实战验证和原型机跑得怎么样了

你说,这场“空中大戏”真是精彩得很,未来几年,估计还会有不少“新花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