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L总裁我们严重低估了,外媒这意味着中国光刻机有戏了

在全球半导体行业,荷兰的ASML公司无疑是个不可忽视的巨头。这家企业在高端光刻机市场的占有率高达七成,几乎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

然而,2022年4月20日,ASML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在一次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毫不避讳地承认了对芯片市场需求的判断失误。他指出,市场对成熟工艺芯片的需求同样强劲,这一现象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温宁克的发言并不是随口而出,他所描述的情境在当时的半导体行业中并不鲜见。为了应对芯片短缺,一些制造商甚至开始从洗衣机等家电中拆卸零件,以补充生产线上的芯片。这听上去似乎有些荒谬,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供应链的混乱。

ASML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达到了35亿欧元,但由于测试环节的延误,部分设备无法按时交付。温宁克强调,即便市场需求下降25%,ASML的产能依然被挤压到极限,这样的言论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的芯片短缺问题愈演愈烈,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到了波及,尤其是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汽车制造巨头如通用和福特不得不减产,苹果也不得不调整其生产计划。

ASML的设备交付周期延长至数月甚至一年,使得下游厂家不得不转向二手市场寻找设备。以佳能公司为例,其一款老旧的350纳米光刻机价格竟然翻涨了17倍。

中芯国际的财报显示,成熟工艺芯片(55纳米以上)占其收入的65%,这无疑表明基础芯片的需求同样火热。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宁克的言论被媒体广泛转发,强调了半导体行业对供应链的脆弱性。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加剧,尤其是美国对ASML出口中国的先进设备实施管制,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行业的紧张局势。这一系列举动不仅影响了ASML的市场策略,也让中国本土供应商看到了机会,外媒开始讨论中国光刻机可能崛起的前景。

可以说,当前的芯片市场不仅仅是高端芯片的战场,成熟工艺芯片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中国在这一背景下,借助短缺的契机,加速了本土化替代的进程。

尽管ASML的设备出口受到限制,但中国在HarmonyOS和EDA软件等领域的进步,以及生物科技和科学仪器的发展,显示出其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潜力。整体而言,芯片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元化需求使得全球产业链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中国本土替代势头的加强,未来的半导体行业将不再是单一国家的主场,而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竞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