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在天上住满一整年'——这条热搜背后,是航天员将绕地球飞行五千多圈的硬核任务。为什么偏偏是一年?原来这与国际合作密不可分:巴基斯坦航天员将搭乘神舟二十二号进行短期驻留,待其返回后,一位中国航天员将继续留守至神舟二十三号抵达,从而完成全年驻留。这不仅是刷纪录,更是为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和未来深空探索积累关键数据——从四只'太空打工鼠'的骨密度实验,到航天员如何对抗肌肉流失,每一项研究都在为月球、火星任务铺路。而东风着陆场'连任'接盘侠、新飞船'梦舟'尚未就绪等细节,更让我们看到航天事业既要仰望星空,也得精打细算的接地气逻辑。下次当你抱怨加班时,不妨想想那位在太空贴倒计时日历、连中秋节月饼都得靠同事代购的航天员——他不是在打工,是在为全人类探路。
主持人:说真的,你刷到神舟二十二号那条热搜没?‘有人要在天上住满一整年’,底下评论全在喊‘最惨打工人’,我第一反应是:这谁顶得住啊?你当时看到第一眼,是不是也愣了一下? 嘉宾:我懂你,说实话我看到那条‘续费到三百六十五天’的时候,差点笑出声——但转念一想,这可不是段子,是真有人要签‘自愿加班’同意书,在天上绕地球五千多圈。你有没有想过,这人得在太空过春节、过生日,连双十一快递都得让同事代付? 主持人:对对对,我脑补了一下,那画面太有冲击力了——太空舱里贴倒计时日历,每天划掉一天,还对着地球挥手说‘兄弟们,记得给我留块月饼’。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真不是老板狠心,背后有门道,对吧?你先说说,为啥偏偏是这一年? 嘉宾:你问到点子上了。其实这事得从神舟二十号说起——你记得那三位老哥吧?陈冬、陈中瑞、王杰,他们刚和二十一号上来的三位挤在空间站里,六个人肩碰肩,像地铁早高峰,交接物资、实验、口令,连老鼠都分好了笼子。你猜交接期多长?就五天,五天后二十号就得卷铺盖走人,东风着陆场又当接盘侠。 主持人:等等,老鼠?你没听错吧?太空里还有老鼠?我第一反应是:这鼠生也太硬核了吧!它们是去干啥的?不会真在太空‘打工’吧? 嘉宾:哈哈,你这说法挺贴切。四只小白鼠,特制鼠舱全程监控,吃喝拉撒全直播,落地后直奔实验室,等着被解剖、取样、写论文。科研人员说了,它们的脑组织和骨密度数据,关系到以后航天员在深空怎么扛辐射、防掉肌肉。说白了,鼠生艰难,打工魂不分物种。你听完是不是觉得,自己加班都算轻的? 主持人:我真是服了,老鼠才是主角,航天员是顺带的!那东风着陆场为啥老是它?难道别的地方不行?你是不是又要说‘省钱省事离家近’? 嘉宾:没错,就是这个理儿。直升机、车队、医疗队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隔壁,一脚油门就到。别的地方再大,也得重新拉网线、修厕所、雇保安,账单哗哗的。东风着陆场表示:我熟门熟路,工资还低,老板当然点我名。算下来,光油料和盒饭就能省七位数,航天也要过日子,对吧?你是不是也觉得,这逻辑特别接地气? 主持人:太接地气了!我突然觉得,航天任务跟我们搬家差不多——谁家附近有现成的搬家公司,谁就优先叫。那你说,为啥非得留一个人在天上待一年?总不能真让老板随便指派吧? 嘉宾:这事儿真不是老板拍脑袋。你看,官方文件里悄悄塞了一句话:巴基斯坦航天员要来蹭车。对,就是那个签了合作协议的巴铁兄弟。人家派两名候选人在中国苦练中文和空间站操作,最终选一位载荷专家跟着二十二号飞,就待一个交接周期,做双边实验。巴铁小哥一走,神舟二十二号就剩两人返程,留下的那位中国航天员自动续费到神舟二十三号,于是时间线拉到一年。你是不是也觉得,这排班表比我们公司还硬核? 主持人:我服了,原来不是加班,是国际排班表太硬核!那有人抬杠:明年不是有新飞船梦舟首飞吗?七人座,多拉快跑,干嘛不直接让梦舟把加班的人接回来?你是不是又要泼冷水? 嘉宾:哈哈,你猜对了。航天办一盆凉水:梦舟2026年首飞是无人版,得先空跑两三次做体检,载人版最快2027年才能上岗。想坐新船下班,得先问问长征十号甲答不答应。所以加班老哥只能老老实实待在空间站,等下一班船空出座位。你是不是也觉得,这技术过渡期比我们等新手机还煎熬? 主持人:我真是被你说服了——原来不是不想快,是安全第一。那这一年的实际安排是啥?绕地球五千多圈,每天干啥?会不会无聊到数螺丝? 嘉宾:你这问题问得好。其实每天排得满满当当:做实验、维护设备、锻炼身体防肌肉流失、跟地面开视频会,还得抽空看看地球,拍拍照。最关键的是,得签‘自愿加班’同意书,心理生理都得扛得住。你想想,WiFi延迟两秒,外卖永远送不到,你还觉得自己在工位上惨吗? 主持人:我彻底服了——下次我抱怨老板临时加需求,我就想想天上那位,一年不许请假,连月饼都得靠同事代购。那你说,这一年的意义到底在哪儿?是刷纪录,还是真有大用? 嘉宾:核心就是为未来铺路。这次一年驻留,是为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打基础,也是为深空航行积累数据——比如老鼠实验的骨密度变化,直接影响以后去月球、火星的航天员健康。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开始接纳国际伙伴,以后太空早晚变跨国拼车群。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不只是一个人的加班,是整个航天事业的里程碑?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最惨打工人’这称号太轻了——这人是在替全人类探路。那最后,咱们回到开场那个比喻:你还觉得自己‘惨’吗? 嘉宾:说实话,我每次想到那位在太空贴倒计时日历的大哥,心里就特别敬佩。他不是在打工,是在为未来铺路。你下次抱怨加班时,不妨抬头看看星空,想想有人在天上绕地球五千多圈,还对着地球挥手说‘明年见’。这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 主持人:我决定了,从今天起,我再也不抱怨加班了——至少在刷到神舟二十二号之前。如果你觉得这期节目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你认为会需要它的朋友。欢迎关注,我们下次接着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