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不撤销稀土出口限制,美国立刻制裁。”贝森特在镜头前语气冷硬,仿佛随手按下核按钮一般果决。她连G7的小伙伴也喊上了,摆明了要组团施压。谈判还没开场,气氛已经尴尬得可以用刀切。当然,G7是铁板一块吗?谁信。
稀土,空气里闻不到,手里摸不着,却比钱包里的金子还值钱。美高科技巨头的命脉、军工制造厂的神经、从发动机到导弹再到新能源汽车,一个微小晶体就能卡住整个时代的脖子。而恰好,这些关键小石子,有八成都出自中国的地底。美国人不笑了。
贝森特那么着急,是有缘由的。对手越来越不听话,供应可能随时中断。中国不是头一回绷紧稀土供应闸门,但每收紧一次,华盛顿的脉搏就跳快一度。这回,中国提出要“保护资源、守护环境、产业安全”。话柔,但底气足。如果说以往美国制裁是断别人气管,这次中国等于掌住了对方心脏。
反制?美国最爱这一套。贝森特端出大杀器——限制关键软件出口。她话里没遮拦,指名道姓EDAx、各类芯片设计工具,之前都是中国绕不过去的关卡。他们最清楚,中国的技术“命门”仍受他们钳制。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技术赖账,中国受够了,还没到翻篇的时候。
回头看,罗斯和莱特希泽们几年前就开了这一课。断供华为,中兴之于美国,只是口袋里的一枚小石子。现在中国再怎么补课,总体上底板还没磨平。但新一代的EDA国产工具已冒头。如果美国咬牙真断供,企业最受伤的可能不是中国。市场跑了,用户适应新流程,老牌企业将面临被取代的清算日。美国搞得这是一锤子买卖?实则是在给自己剁指头。
欧盟看戏。表面上答应美国,背后算盘啪啪响。德国喜欢芯片产业扩张,法国眼红新能源市场。谁愿跟着华盛顿在经济下行周期里饮鸩止渴?G7的集体照越来越勉强。经济利益分配不均,是现代同盟最大的破绽。
中国为什么收紧稀土出口?他们不是突然变脾气,而是布局许久。稀土不仅关乎国家利益,更涉及环境、产业、生态三重考量。美国一味想“无限量买单”,可惜地球不是ATM。资源方面,持家不过度浪费,说到底是常识。更别提中国由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的长线目标,一步都不敢走偏。
美国又想用联盟围堵中国,又怕自己企业伤筋动骨。过去5年,无数美国企业一边控诉中国“不公平”,一边死磕中国市场,嘴硬但腿软。每一次新制裁,企业内部都是地震。短期看,美国占点便宜;长期看,谁在搬石头砸自己脚,时间会说话。
技术的演进,人为按下暂停键只会制造新变量。中国企业熬过初代断供危机,现在转型、自主、迭代,虽然磕磕碰碰,却在追赶。架不住美国四面八方设门槛,但这一棒敲下去,国内创新反而加速度。反噬效应,美国真的算过?
这一场谈判桌上的明争暗斗,根本没有赢家。美方“狠话”其实是底气不足的回响,G7联盟是松散的羁绊;中国既想保资源底线,又预备迎接更严厉的技术封锁。大家都怕一刀切,所谓“脱钩”只是口号,真做下去谁痛谁知道。
贝森特的这次高调发声,不过是试水舆论,想让中国先表态。但策略归策略,谁都明白,光靠强硬和封锁,已经撬不动这口“中美技贸”的旧井。看着谈判桌两边的人一次次无奈推杯换盏,我只能苦笑:该说的早就都说完,谁还会真信一场口舌之争能换来世界的静好?
谁都明白,全球化的旧船已经漏水,不想下船的人,只能各自抓紧船沿,看谁掉得慢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