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的电话线估计那天烫得能煎鸡蛋,一头连着北京,愣是聊了足足两个钟头。这通跨越亚欧大陆的紧急通话背后,是一场堪称年度最佳损友的“背刺”大戏。就在不久前,白宫的相机快门咔咔作响,美澳领导人笑容灿烂地签下了一份所谓的“世纪大单”,仿佛从此就能在稀土这个领域里横着走。
可镜头没拍到的地方,是欧盟官员们守在屏幕前,脸色从期待一路滑向铁青。他们大概觉得自己跟美国好歹算是一起“战斗”过的兄弟,前脚还在跟着大哥对中国指指点点,怎么后脚分赃的时候,自己连个桌角都没摸着?不仅没摸着,回头一看,自家厨房的米缸也要见底了。
这场白宫大戏,说白了就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政治表演。特朗普大喇喇地吹嘘,跟澳大利亚搞了这么一出,以后美国的矿多到用不完。听听这口气,就差喊出“从此我们再也不求人了”。他们计划砸下几十亿美金,在澳大利亚开矿、建厂,试图绕开中国,自己搞一套稀土供应链。听起来雄心勃勃,是不是?但凡对这行有点了解的人,听完都得笑出声来。
这就好比俩人一拍脑袋,说要自己造航母。图纸?先画着。船坞?先挖着。发动机?那玩意儿应该不难吧。现实可没那么浪漫。澳大利亚是有矿,就像一堆上好的面粉。美国是有钱,就像一台崭新的烤箱。可问题是,谁来和面?谁懂发酵?谁掌握火候?这中间从矿石里把那十七种稀奇古怪的元素分离出来,再提纯到小数点后好几个9的纯度,变成高精尖设备里的小磁铁,没个几十年的“老师傅”手艺,根本玩不转。
而中国,就是那个在这个厨房里,从烧火丫头干起,摸爬滚打了半个多世纪,最后成了米其林三星总厨的狠角色。全球超过九成的稀土精炼产能,都在咱们手里攥着。这不是靠砸钱就能追上的,这是几代科研人员拿青春和头发换来的技术壁垒。就连BBC这种向来爱挑刺儿的,都忍不住说了句大实话:西方世界就算把盟友们都喊上,组个复仇者联盟,想追上中国的技术,少说也得五年。
五年?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长。可问题是,这五年里中国会站着原地等你吗?等你吭哧瘪肚地刚学会用算盘,人家早就换上超级计算机了。更要命的是,稀土提纯这玩意儿,是个不折不扣的“电老虎”,耗电量大得惊人。美国自家的电力系统都时不时拉警报,预言未来一半地区可能缺电,拿什么去喂饱这只老虎?反观咱们,年发电量占了全球三分之一,底气足得很。
这下,欧盟的窘境就显得格外扎眼了。他们跟着美国折腾了半天,结果美澳“胜利会师”,把自己扔在了半路上。更要命的是,中国这边还真就顺势收紧了稀土出口许可。这下好了,欧洲的汽车厂、芯片厂、风电场,脑袋上都悬了一把“随时断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有汽车巨头已经撂下话了,再这么下去,生产线就得停摆。
所以你就能理解,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为什么那么急着给北京打电话,而且一打就是两个小时。消息透露出来的细节很有意思,欧方姿态放得很低,反复强调“不想升级事态”,希望能“灵活处理”,甚至主动邀请咱们的部长赶紧去欧洲面谈。翻译过来就是:大哥,我们知道错了,之前是我们不懂事,您高抬贵手,给兄弟留条活路吧。
可笑的是,电话里恳求着,欧洲某些政客嘴上还在嘟囔着什么中国的管制“不合理”,甚至有人鼓吹要对华动用“核选项”。这操作就有点精神分裂了,一边要饭,一边还嫌给的碗不好看。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想要什么,都得拿东西来换。一边享受着中国制造带来的便利,一边又想砸了中国的锅,哪有这么美的事?
所以你看,这场盟友间的背刺,到头来反倒成了咱们体系力量最硬核的广告,这剧本谁写的?绝了。它告诉所有人一个朴素的道理: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靠签几份协议、组几个小圈子就能变出来的,而是要自己扎扎实实,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一拳一脚干出来的。当别人在画大饼的时候,你得踏踏实实地把面包厂建好。这甜头,可是几代人用苦水浇灌出来的,在所有人都能尝到之前,咱们可不敢有半点松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