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非要招惹美国?把它比作一个输红眼的赌徒,你就全懂了

聊二战日本为什么会输,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俩字:作死。

跑去招惹美国这个“天选之子”,那不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么?丘吉尔听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在被窝里都能笑出声,说战争结束了。凯申公熬了四年,一看美国大哥下场了,也赶紧补上一张对日宣战的门票。好像所有人都知道,当日本决定跟美国掰手腕的那一刻,它的骨灰盒就已经在加急定制了。

这逻辑对不对?对,但只说对了一半。这就像我们看一个赌徒输光了裤衩,说他输在了最后一把梭哈。废话,最后一把当然是输光了,但问题是,他为什么非要玩这最后一把?

说白了,日本攻击美国,根本不是什么战略选择,而是一场大型医疗事故现场的临终抢救。这个叫“大日本帝国”的病人,在进ICU之前,早就已经在通往火葬场的路上狂奔了。偷袭珍珠港,不过是它休克前,给自己打的最后一针肾上腺素。

要搞懂这事儿,我们得把时间往前倒,看看这个病人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玩儿残的。

日本这个国家,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拧巴。地理上是个资源贫瘠的岛国,心理上却是个总想上桌跟大佬们打牌的赌徒。它的发家史,本身就不是靠自己吭哧吭哧攒出来的,而是靠一个“贵人”扶持。

这个贵人,就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大英。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远东最烦谁?沙俄。这头北极熊总想往南拱,动不动就想在中国的东北找个不冻港,这严重威胁了英国的利益。英国自己远在天边,找谁当枪使呢?它一眼就看中了旁边那个又穷又横、急于上位的日本。

于是,英日同盟一签,英国要钱给钱,要技术给技术,把日本从一个东亚小透明,硬生生扶持成了能跟沙俄叫板的“区域打手”。甲午战争干翻大清,日本第一次尝到了赌国运的甜头,拿了巨额赔款,公司估值瞬间翻倍。紧接着日俄战争,在日本本土都快打到经济崩溃的时候,靠着英国在背后输血和调停,硬是把沙俄给摁住了。

这两场胜利,给日本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错觉:我,日本,行了!我就是天命所归的东亚霸主!

这就好比一个创业公司,靠着天使投资人(英国)的钱和资源,干掉了两个区域性的竞争对手(大清和沙俄),就真以为自己是下一个微软苹果了。它完全忘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启动资金,都是投资人给的。

魔幻的是,日俄战争虽然赢了面子,却没捞到多少里子。俄国佬光棍得很,地可以让,人可以撤,但赔款?一分没有。要打?奉陪。这下日本傻眼了,为了打仗借的钱都还不上了,国内经济直接干到了破产边缘。从日俄战争结束到辛亥革命那几年,中国乱成一锅粥,按日本的尿性早该扑上来了,结果它屁都不敢放一个。

为啥?不是不想,是真没钱了。公司刚打完一场恶战,现金流断了,只能趴窝里回血。

这第一次“赢了战争输了钱”,就给日本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巨雷:一旦无法通过战争快速掠夺回本,它的国家机器就会瞬间熄火。

可悲的是,日本高层里明白人不多,赌徒却遍地都是。特别是那帮“下克上”成风的中下级军官,脑子里就一根筋:国内经济不行了怎么办?对外抢!抢谁?抢隔壁那个又大又肥又弱的中国!

于是,从“九一八”开始,日本这辆破车就被人为焊死了油门。石原莞尔这种策划了“九一八”的始作俑者,都觉得应该见好就收,先消化一下东北再说。但车上的赌徒们已经杀红了眼,谁喊刹车谁就是“国贼”。

结果,一脚油门踩进了卢沟桥,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人以为三个月就能解决战斗,结果一头扎进了中国这个战略纵深的泥潭里。中国工业是落后,但架不住地方大、人够多、抵抗意志够顽强。日本想的“以战养战”的美梦,瞬间变成了“战争黑洞”。庞大的军费开支,无休止的兵员消耗,像个抽水机一样,疯狂吸干日本本就贫瘠的国力。

到这个时候,日本这个病人,已经从ICU门口,被抬到了手术台上。摆在它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从中国撤军,承认赌输了,回家关门过苦日子。第二,再赌一把大的,去抢点能“回血”的东西。

日酋裕仁也怂过,找来军部大佬问,咱从中国撤了行不行?大佬一句话怼回来:你要是敢撤,国内汹涌的民意能把皇宫天花板给掀了!

得,第一条路堵死。那就只剩下第二条了。

去哪抢?北上跟苏联干?诺门坎已经被朱可夫的钢铁洪流教育做人了。那就只剩下一个方向:南下。

南下有啥?有橡胶,有石油,有钢铁。全在东南亚。这简直是给日本这台快没油的战争机器准备的超级加油包。

但问题来了,东南亚是谁的地盘?是英、法、荷,以及背后的美国。动东南亚,就等于把手伸进了美国人的口袋里。当时的美国,对日本实行了严厉的石油和钢铁禁运,就是要逼它从中国撤军。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死循环:

1. 不从中国撤军,就没法解除禁运,经济就会被拖死。

2. 要继续在中国打,就必须去抢东南亚的石油。

3. 抢东南亚的石油,就必须干掉挡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

看明白没?偷袭珍珠港,这个看似疯狂的举动,在当时的日本看来,是解开这个死循环的唯一钥匙。他们不是想打赢美国,他们是想通过一场迅猛的突袭,打残美国太平洋舰队,为自己南下抢资源争取一到两年的时间窗口。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抢到了资源,就能消化掉,然后逼迫“怕死”的美国人坐上谈判桌,承认既成事实。

这骚操作,完美复刻了他们打日俄战争的思路:打一场有限战争,速战速决,然后靠政治讹诈收割果实。

可惜,他们忘了两件事。

第一,他们的老大哥兼投资人——英国,早就不跟他们玩了。一战后,日本想独吞远东利益,已经跟英国主子闹翻了。华盛顿海军会议,英美联手限制日本海军规模,就是告诉它:小老弟,别太跳,你几斤几两我们清楚。失去了英国这个“场外指导”,日本在国际政治上就是个睁眼瞎。

第二,也是最致命的,他们这次惹的,是美国。一个工业产值占了当时世界一半的怪物。日本全国一年的钢铁产量,不够美国一个月的零头。山本五十六自己都说过,让他去赌城玩一两年还行,但要让他一直赌下去,他必输光。

所以,日本的败局,根本不是从珍珠港开始的。

是从它被英国扶持,却错把平台当本事的那一刻开始的。

是从它在日俄战争中赢了场面输了钱,却没吸取教训的那一刻开始的。

是从它被国内狂热的军国主义绑架,把国运当成筹码压上赌桌的那一刻开始的。

是从它深陷中国战场这个无底洞,却拒绝止损,反而选择双倍下注的那一刻开始的。

整个二战,日本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次次地All in,一次次地把灾难推向更深的地方。直到最后,面对美国这个赌场老板,它才发现,自己手里的,不过是一把烂牌。

它的失败,不是战术的失败,而是国家战略定位的彻底失败。一个二流的体格,非要做着一流的帝国梦。

说白了,就是一场由“穷”和“贪”共同导演的,举国自杀的悲剧。而已。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