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分钟的视频悄然上线,歼-15T、歼-35与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甲板上完成电磁弹射起飞与拦阻着舰。
没有预告,没有铺垫,2025年9月22日,中国官方媒体同步发布这段画面,全球军事观察界瞬间震动。
这不是模拟,不是试验台数据,而是实装实飞的完整起降流程。
三型飞机——重型多用途舰载战斗机、第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在同一艘航母上同步实现弹射起降,意味着中国舰载航空作战体系已实现闭环整合。
空警-600成功着舰,彻底终结了中国航母依赖直升机预警的短板;歼-35完成弹射起飞,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在电磁弹射航母上部署五代隐身舰载机的国家;歼-15T以重载状态弹射升空,则证明福建舰具备高强度打击能力。
国外媒体称“中国航母能力实现惊人飞跃”,并非夸张。
美国网友的反应两极分化:有人嘲讽“终于赶上1960年代的美国”,更多人陷入沉默甚至焦虑。
他们清楚,这不只是技术展示,而是作战能力的实质性跨越。
福建舰的核心突破在于其直流电磁弹射系统。
该系统可根据不同机型质量与气动特性动态调节弹射能量,确保最优起飞效率。
30吨级的空警-600能顺利弹射,恰恰证明系统对重型低速平台的适配能力已高度成熟。
相比之下,美国“福特号”采用交流电磁弹射系统,故障率居高不下——设计寿命为4166次无故障弹射,实际平均仅181次就出现故障。
动力系统、武器升降机、甚至生活设施持续拖累整舰战备水平,导致其舰载机出动率长期低于尼米兹级。
更关键的是,福建舰弹射效率已达每分钟3架次,远超福特级实际表现的1.5架次。

这不是纸面数据,而是体系集成能力的直接体现。
中国选择直流技术路线,虽起步晚,但避开了美国在交流系统上的集成陷阱,通过陆上电磁弹射试验场反复验证,将问题解决在上舰前。
歼-35的上舰意义远超机型迭代。
舰载五代机需承受拦阻着舰时高达5G的冲击载荷,机体结构、起落架强度、飞控系统冗余度均需重新设计。
美国F-35C虽早在2017年登上福特号,但至今未能完成常态化弹射部署,更未形成完整战斗力。
而歼-35不仅完成弹射起飞,还同步实现拦阻着舰,说明其舰载适应性已通过严苛验证。
有分析指出,其内部弹舱容积、隐身涂层工艺、航电系统集成度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战半径与载弹量甚至优于F-35C——后者因早期设计妥协,不得不牺牲部分性能以满足海军上舰要求。
歼-15T的重载弹射能力同样不可忽视。
滑跃起飞时代,歼-15必须减油减弹才能离舰,严重压缩作战半径。
电磁弹射则彻底释放其重型平台潜力:满油满弹状态下直接弹射,可携带4枚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或等效对地武器,打击半径延伸至1000公里以上。
这意味着福建舰的火力密度与持续打击能力远超前两代航母。
空警-600的加入,则赋予航母编队“千里眼”。
固定翼预警机滞空时间长、雷达功率大、探测距离远,可同时跟踪数百个空中目标,引导舰载机实施超视距拦截。
此前中国航母仅能依靠直-18J预警直升机,探测距离不足200公里,无法支撑高强度空战。
空警-600服役后,福建舰战斗群的防空圈可外推至500公里以上,真正具备区域防空指挥能力。
三机协同,构成完整杀伤链:空警-600发现目标,歼-35隐身突防实施首波打击,歼-15T携带重型武器跟进补刀,歼-15D电子战机全程电磁压制。
这套体系一旦运转,作战效能呈指数级提升。
美国海军过去二十年几乎停滞。
福特级航母项目深陷泥潭,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从33艘订单砍至3艘,濒海战斗舰因铝合金上层建筑强度不足,13艘独立级中6艘出现船体裂缝。
F-35系列妥善率持续低迷,F-35B任务完成率仅14.9%,F-35C虽稍好,但仍未达到形成战斗力标准。
维修积压已达4200天,舰艇老化速度远超新舰建造节奏。
福建舰的出现,直接改变西太平洋力量对比。
其标准舰载机配置包括24架歼-35、24架歼-15T、6架歼-15D、4架空警-600,以及8–12架攻击/反潜无人机与同等数量直升机,总载机量70–80架。
配合055型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1500公里,速度6马赫),福建舰战斗群可构建纵深1500公里的“智能火力网”,有效拒止域外力量介入。
75年前,人民海军全部家当装不满三辆吉普车;海军司令员视察刘公岛,需租用民船。
如今,中国海军已建成核常兼备、五大兵种齐全的战略性军种。
航母发展路径清晰:辽宁舰(改装滑跃)→山东舰(国产滑跃)→福建舰(国产电磁弹射)。
每一步都踩在技术跃迁的关键节点上。
福建舰绝非终点。
下一代核动力航母已在设计阶段,而美国仍在为福特号的厕所堵塞和升降机卡顿发愁。
海洋霸权的交接,往往始于一次看似平常的弹射起飞。
当歼-35从福建舰甲板呼啸升空,当空警-600稳稳钩住第三道拦阻索,当歼-15T满载重型导弹腾空而起——这些画面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宣言。
美国海军网站上的喧嚣逐渐沉寂,“一架B-2就能摧毁”的豪言再无人提起。
华盛顿有分析人士私下承认:“中国海军距离加州海岸,可能真的不远了。”
这不是预测,这是趋势。
福建舰已形成战斗力,而美国海军还在努力让福特号达到设计指标。
技术差距一旦拉开,追赶需要的不只是资金,更是时间与战略定力。
中国海军正加速迈向深蓝。
远洋部署将不再只是象征性巡航,而是维护海上通道、保障海外利益的现实需求。
福建舰作为核心平台,将频繁出现在西太平洋、印度洋乃至更远海域。
这不是炫耀,而是责任。
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电磁弹射不再是美国专属,五代舰载机也不再是美军专利。
当中国同时掌握这两项能力,并将其整合为完整作战体系时,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天平,已然倾斜。
人民海军从渔船起步,如今手握电磁弹射航母。
这不是奇迹,这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试错、坚持与突破。
福建舰的甲板上,弹射轨道延伸向的,不只是天空,更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