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里,有一场仗啊,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心里发堵。咱们中国的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家,那真是付出了天大的代价。
七千多个英勇的弟兄,就在那场打得天昏地暗的战斗里倒下了,他们的血把山脚下的土地都给染红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那帮日本鬼子——也就是咱们的敌人,最后居然被全歼灭了,一个活口都没剩下。
到底是啥样的力量,能在这么惨烈的厮杀里,把敌人彻底给打垮呢?
日军的“死亡堡垒”
松山,就在云南龙陵县那儿,是个制高点,平均海拔两千多米,就两座山峰东西并排着,最高的地方能到2609米。
日本鬼子心里门儿清,这地方有多重要——谁攥住了松山,谁就卡住了滇缅公路的脖子。
从1942年开始,鬼子就琢磨着给松山加固,把这儿改成堡垒。
当时日本第15军的司令,叫牟田口廉也,都亲自跑到松山去看防御工事修得咋样,你就知道鬼子对这阵地有多上心了。
他们前前后后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硬是把松山改造成了一个几乎打不下来的堡垒。
松山上的那些工事,可不光是简单的战壕和碉堡。鬼子借着地形的优势,搞出了一个三维立体的防守系统。
整个防御圈里,有钢筋混凝土的地堡群,有地下坑道,还有密密麻麻的火力网。
这些地堡互相帮衬着,子弹交叉着打过来,连个能躲的死角都没有。地下的坑道把各个防守点都连起来了,鬼子不用暴露自己,就能偷偷摸摸地调动兵力。
守松山的鬼子头儿叫金光惠次朗,是个玩炮兵出身的军官,特别懂防守的门道,这些工事都是他亲自指挥弄的。经他这么一折腾,松山真成了个密不透风的“铁桶”。
那些地堡密密麻麻的,就像长在山上的毒瘤,厚实的混凝土墙,连大口径的炮弹直接轰上去都扛得住。
坑道系统特复杂,就算一个阵地被攻破了,鬼子也能立马撤到另一个安全的地方。
从远处瞅着,松山就像一头趴着的猛兽,等着谁要是敢靠近就扑上去。咱们中国军队要面对的哪儿是一座山啊,根本就是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死亡迷宫”。
从碰壁到胜利的难路
1944年5月11号,松山战役正式开打了。
打下这个要塞的任务,落在了中国远征军的肩上。可没想到,战役刚一开始就不顺。
头十天的进攻,次次都栽了跟头。咱们的士兵想往上冲,结果一头撞上了鬼子早就布好的火力网。
鬼子的机枪从藏得严严实实的地堡里往外扫,迫击炮一颗接一颗砸在咱们的阵地上。
卫立煌一开始也参与制定战术计划了,可面对鬼子这种铁疙瘩似的防御,常规的打法根本没用。
咱们的军队一次又一次往上冲,又一次又一次被鬼子的交叉火力给挡了回来。山坡上全是血,咱们士兵的尸体慢慢堆了起来。
到了6月份,没办法,整个作战安排只能彻底改了。第11集团军调了方向,去打龙陵了,战局一下子就僵住了。
鬼子还以为咱们打不下来松山了,居然在地堡里偷偷庆祝他们那所谓的“胜利”。
直到7月下旬,远征军准备得差不多了,主攻才正式开始。这一回,咱们换了种打法。
白天,炮兵不停地轰鬼子的阵地,把他们搅得不得安宁;到了晚上,步兵小分队就偷偷摸摸地靠近鬼子的工事,找能钻进去的突破口。
那战斗打得叫一个惨啊。大太阳底下,咱们的士兵顶着枪林弹雨往前爬,一寸一寸地挪,慢慢靠近鬼子的地堡。
天黑了之后,就在黑灯瞎火里摸路,说不定哪一步就踩上地雷,或者被鬼子发现了。
打下一个地堡,有时候得用好几天,而且刚打下来,鬼子就会疯了似的反扑。
8月初的时候,咱们的军队开始用“逐个炸地堡+火焰喷射器”的法子。
小分队带着爆破筒,凑到鬼子地堡跟前,找那种打不着的死角放炸药,然后一引爆。爆炸完了,另一个小分队马上冲上去,拿火焰喷射器往地堡的枪眼里喷火,把里面的鬼子活活烧死。这招虽然危险,但管用得很。
就这么着,一个又一个鬼子地堡被端了,咱们的军队慢慢往松山主峰推进。
鬼子头儿金光惠次朗亲自指挥防守,结果在一次炮击中被炸死了。没了指挥官,鬼子的士气虽说动摇了,但还是硬扛着不投降。
远征军的血与火考验
松山战役哪儿只是打仗啊,那根本就是在拼意志。中国远征军在这儿,把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和勇气全拿出来了。
这场仗足足打了118天,差不多四个月啊。
这么长的时间里,远征军先后换了三批部队上去打。每一批士兵都得面对糟透了的战场环境:没水喝,没饭吃,连治病的条件都没有。
受伤的弟兄就简单包一下伤口,接着打;伤得重的,就被人抬着,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往后方医院送。
山上的天气也邪门,白天太阳晒得人脱皮,晚上又冷得刺骨。
到了雨季,路全变成了泥坑,给前线送补给就更难了。士兵们常常饿着肚子,带着伤,还得接着战斗。
有的伤员因为没能及时治伤,伤口感染了,最后只能截肢,那罪遭得没法说。
更让人头疼的是鬼子的抵抗,他们在地堡里存了好多弹药和粮食,能拖着打持久战。
一个地堡被攻破了,他们就退到下一个接着打。咱们的军队只能一个地堡一个地堡地攻,一步一步往前挪。
有记录说,为了打下某个关键的地堡,咱们的军队连着冲了十几次,每次都死了好多人。
但没人往后退,这批人倒下了,那批人马上补上来。他们心里都清楚,只有拿下松山,才能把滇缅公路打通,才能从外面拿到支援。
远征军里的英雄事儿,那真是说都说不完。
有的爆破手在鬼子的火力底下,爬了几百米,硬是把炸药包送到了地堡跟前。
有的机枪手,为了让战友们能冲上去,故意把自己暴露出来,吸引鬼子的火力;还有的伤员死活不肯撤,拼着最后一口气,也要给鬼子扔手榴弹。
大概是这份韧劲感动了老天爷吧。
8月底,战役到了最后关头。咱们的军队往主峰发起总攻,一个一个地把鬼子的抵抗点给端了。
改变战局的关键一仗
9月7号,打了118天的硬仗终于结束了,松山战役以咱们的胜利告终。
中国远征军付出了7000多人伤亡的代价,把1400多个守山的鬼子全灭了。这一仗的胜利,那可是太关键了。
松山一解放,就等于把滇缅交通线给打通了。这条公路可是咱们中国和外面联系的生命线啊,之前鬼子占了松山,把咱们彻底堵在了亚洲内陆。
现在好了,这条“脖子路”又回到咱们手里,外面的物资、武器装备能不停地运进来,咱们抗战的力气一下子就壮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松山战役是滇西反攻的第一拳。
以前,鬼子总觉得咱们中国军队打不破他们精心修的防线。结果松山被拿下来,把他们的美梦彻底砸了,也证明了咱们中国军队完全能打败这帮侵略者。
这一仗赢了,全国军民的士气都提起来了,连鬼子自己都开始犯嘀咕:他们在中国还能待多久?
从打仗的角度说,松山战役直接把鬼子南线的战术给打崩了。
鬼子本来想靠着松山这些要塞,修一条防线挡住咱们反攻。结果现在防线的核心被攻破了,鬼子只能往后撤。从那以后,他们在滇西战场再也没法还手了,只能一步步往后退,最后被咱们赶出了中国。
日本军方自己都把松山战役叫做“亚洲战场第一次彻底玉碎”的战役,你就知道这一仗把他们揍得多疼。
松山换了主人,可不只是一座山头易手那么简单,这其实是日本在亚洲的统治要垮台的信号。
还有个不能忽略的意义:松山一解放,中印战场又连起来了。
咱们能通过滇缅公路,和印度那边的盟军搭上话,一起对付鬼子。这种联系对后来反攻鬼子太重要了,也为最后彻底胜利铺了路。
《——【·结语·】——》
松山战役,这118天的血与火,不只是一次打仗,更是咱们中华民族不服输的象征。
7000多个远征军弟兄用命换回来的胜利,彻底改变了滇西,甚至整个中国战场的局面。鬼子引以为傲的“铁桶”防线被砸破了,滇缅这条生命线又通了。
历史不会忘了这些把骨头埋在他乡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早就刻在了松山的石头上。#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