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才引进,已成为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人才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然而,引才难,留才更难,不少地方虽下大力气“筑巢引凤”,却因忽视人才情感需求,陷入“引得来、留不住、用不好”的困境。唯有把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放在重要位置,才能让人才真正扎根、安心创业,为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筑牢服务基石,让人才在暖心保障中收获归属感。归属感是人才扎根的“定心丸”,源于对“第二故乡”的情感认同与生活安心。若人才面临住房难、子女入学难、医疗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即便有优厚的薪资待遇,也难消后顾之忧。为此,地方政府需摒弃“重引才、轻服务”的思维,将“硬政策”与“软服务”相结合。一方面,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打通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完善医疗保健专属服务,解决人才“急难愁盼”;另一方面,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文化联谊、节日慰问等活动,帮助人才融入本地生活,消除“异乡感”。当人才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自然会把他乡当故乡,把事业当使命。
厚植发展土壤,让人才在价值实现中增强认同感。认同感是人才奋进的“动力源”,来自于自身价值与地方发展的同频共振。部分地方引进人才后,要么将其“束之高阁”,缺乏合适的岗位与平台;要么用非所长,让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最终导致人才流失。要让人才产生认同感,关键在于为其搭建“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地方需立足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人才与岗位,让人才专业特长与地方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同时,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项目扶持、经费支持、导师帮带等方式,助力人才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职业成长。当人才看到自己的努力能为地方发展添砖加瓦,自己的价值能在干事创业中充分彰显,对这片土地的认同感便会油然而生,进而主动投身地方建设。
弘扬尊崇风尚,让人才在荣誉激励中提振荣誉感。荣誉感是人才坚守的“精神锚”,体现于社会对人才的尊重与认可。长期以来,部分地方对人才的激励多停留在物质层面,忽视了精神激励的重要性,导致人才缺乏干事创业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事实上,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暖心的慰问、一份荣誉的表彰,往往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才荣誉体系,设立“杰出人才奖”“行业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定期开展表彰活动,让人才在公开场合收获掌声与敬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创新成果,讲好人才奋斗故事,让人才成为社会关注的“明星”、群众学习的“榜样”。当人才感受到社会的尊崇与认可,其荣誉感便会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勇气、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地方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留住人才的心,才能留住人才的人。归属感让人才“愿留下”,认同感让人才“想作为”,荣誉感让人才“有干劲”。各地唯有以贴心服务凝聚归属感,以广阔平台增强认同感,以尊崇氛围提振荣誉感,才能真正解开人才留不住的“心结”,让更多人才扎根沃土、绽放光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的人才力量。(高县政协: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