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这盘棋,现在是彻底乱套了。
为啥这么说,主要是两件事,让大家觉得局势不太对劲。
一件是克里姆林宫那边,发言人佩斯科夫在9月12日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和平谈判,不谈了,暂停。
另一件是,话音刚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一万三千多人的大部队,就开始了“西方-2025”联合军演,炮口直接对着西边。
这一下,可把波兰给吓得不轻,波兰国防部长赶紧说,我们要往边境派四万军队过去,以防万一。
在这场乱局里,英国和法国急得不行,美国态度有点模糊,只有中国,好像一点不着急,稳稳地看着。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盆脏水,毫无征兆地就泼了过来,乌克兰的媒体突然开始找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9月9日晚上,好几架无人机晃晃悠悠地飞进了波兰的领空。
波兰军方反应很快,马上启动了自己和北约的防空系统,打下来几架,还把相关的空域和好几个机场都给关了。
波兰总理图斯克说,这无人机是俄罗斯那边飞过来的。
事情一出,波兰就请求北约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的第四条。
北约的成员国在10号就因为这个条款开了个紧急会议。
这个第四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说白了,就是当一个成员国觉得自己的地盘,政治或者安全受到了威胁,就可以把所有盟友都叫到一块开个会,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它的核心是“商量”,而不是马上动手打架。
波兰这步棋,走得可以说是相当聪明。
它既告诉了俄罗斯“我后面有人”,态度很硬,又没有直接去碰那个谁都不敢轻易按下去的“第五条”按钮。
第四条和第五条,就差一个字,但意思差远了。
第五条是北约的核心,叫“集体防御”,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国家被打,就等于所有国家都被打了,大家必须一起上。
历史上,北约就用过一次第五条,还是在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
所以,波兰这次选第四条,就是要一个政治上的支持和军事上的姿态,告诉莫斯科,事情已经很严重了,整个北约都在盯着你。
波兰想要的支持,很快就来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9月11日晚上就宣布,要派3架“阵风”战斗机过去,“为保卫波兰领空做贡献”。
德国也马上跟上,说派到波兰的空中警戒飞机从两架增加到四架。
更实在的帮助也来了,波兰国防部长卡梅什把清单都公布了,荷兰会提供两套完整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和三百名士兵,捷克派直升机和一百人的部队,就连刚加入北约没多久的瑞典,也答应派战斗机和防空系统。
卡梅什在议会上感慨说,波兰历史上听过太多团结的空话了,但今天,我们得到了具体的支持。
这次波兰的警报,算是碰到了北约的敏感神经。
以前的北约,就像个救火队,哪里出事了,就赶紧派几架飞机过去帮忙。
事情解决了,队伍就撤了。
但现在北约觉得,光靠这种临时的办法已经不够了,必须得想个长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是,9月12日,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在布鲁塞尔总部宣布,北约正在部署一个叫“东方哨兵”的新防御系统。
吕特说得很直接,北约发现无人机已经侵犯了四个盟国的领空,不管这些行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非常危险。
这个“东方哨兵”系统,就不是简单派几架飞机那么简单了。
它是一个系统性的计划,要把丹麦,法国,英国,德国好几个盟友的军事资源,从战斗机到监视系统再到防空武器,全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效率更高,联系更紧密的联合防空体系。
这说明北约的战略正在发生变化,从被动地应对单个事件,转向主动地建立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东边防御架构。
在这场危机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表现,那真是温差巨大。
英国和法国,作为欧洲的两个老大哥,急得不行。
马克龙冲在最前面,又是派飞机又是打电话,生怕局一发不可收拾。
可大西洋对面的美国,当时还是特朗普当总统,他的反应就很有意思了。
他轻描淡写地把无人机事件说成可能是一个“失误”,还说“希望这件事能够结束”。
这种和欧洲盟友火急火燎的态度完全相反,让本来就对美国安全承诺有点怀疑的欧洲人,心里更没底了。
对于波兰指控俄罗斯无人机入侵,俄罗斯外交部的发言人扎哈罗娃说,华沙的猜测站不住脚。
她还说,为了让事情更清楚,俄罗斯国防部准备和波兰国防部谈一谈。
就在各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中国的立场就显得很特别。
对于无人机这些事,中国呼吁各方保持冷静,通过外交手段查清楚真相,不要让事情闹大,一直坚持劝大家和谈,反对火上浇油。
可偏偏有人不希望中国安安静静地待着。
乌克兰媒体突然爆出个大料,批评中国,说“从中国买的零件害惨了乌军”。
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说乌军百分之九十九的无人机都是用中国的零件组装的,结果交货后发现有百分之六十都有质量问题,直接导致了前线的失败。
这口大锅甩得,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第一,中国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就说得很清楚,不向冲突双方提供任何军用无人机和零件,相关的出口管得非常严。
所以乌军很难从中国官方渠道拿到军用无人机的零件。
如果乌克兰媒体说的是真的,那他们是怎么拿到这些零件的?
无非就两种可能,他们私下找了中国的商家买了民用的无人机零件,甚至是玩具无人机上的零件,然后自己组装成军用无人机。
要是这样,那坏了能怪谁?
军用的和民用的能一样吗?
第二,泽连斯基自己就经常在公开场合说,乌克兰的军事工业能力正在快速恢复,特别是在无人机这块,乌克兰已经实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自己研究自己生产”。
现在,无人机技术都厉害到能去帮菲律宾建厂了。
怎么一转眼就需要从“中国义乌批发”零件,还被质量问题给卡住了脖子?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第三,这就让乌克兰自己很尴尬了。
一直以来,美国西方还有泽连斯基政府都污蔑中国在卖无人机和配件给俄军。
如果现在乌克兰媒体说的是真的,那是不是说明中国对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一样,那乌克兰还有什么理由制裁中国的企业?
那么,这么不合理,为什么乌克兰媒体还要这么说呢?
说穿了,无非就是两个目的。
一个,是为前线的失败找个“替罪羊”。
报道里提到,那段时间乌军在苏梅一线打得不好,节节败退,逃兵问题也很严重。
仗打不赢,总得有个说法。
把锅甩给遥远的“中国零件”,总比承认自己指挥不行,战略失误要容易得多。
另一个,就是在向西方表忠心。
通过主动抹黑中国,把自己塑造成“劣质中国产品”的受害者,乌克兰想在舆论上和美西方的“中国威胁论”保持一致,以此来换取更多,更先进的军事援助。
这盘棋下到今天,真是越来越乱了。
甩锅解决不了问题,战场上的事,终究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
把精力花在怎么打赢上,总比花在怎么找借口上要强得多。
毕竟,零件坏了可以换,要是人心散了,那队伍可就真不好带了。
注释:本文内容基于公开网络信息整理,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或决策依据。本作者对本文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承担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