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城门什么时候建的

北京天安门的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1、天安门城楼

始建时间: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

原名:当时称为“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重建与改名: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在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并正式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功能:在明清两代,它是皇城的正门,也是皇帝颁发诏令、举行重大典礼(如登基、大婚、出征等)的地方。

2、天安门广场

形成时间: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安门广场是在近代形成的。

关键时间点:

1949年:为举行开国大典,对广场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

1958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实施了最大规模的扩建工程,拆除了广场上的红墙、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等,并兴建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当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建筑,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宏伟格局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