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当“社会工厂”,到底差在哪儿
你说,这个话题真是挺热闹的,反正我听到有人说,“地球都装不下两个工业大国”
这话听着挺有戏,觉得好像中国人封了印度,结果一看,哎呦
其实,这事儿根本不是中国把门锁起来了,而是印度自己把门拆了
咱们都知道,想做个“社会工厂”,得先有电、有网、零件、技术啥的,结果
你说,这门没锁,钥匙都在咱手里,倒是自己把门拆了,然后还怪中国不给开门
▶ 签证卡住,产业“断裂”真心难办
咱们讲讲2024年,印度信息技术制造协会开了个紧急会,说实话场面不大
会上讲,超过三千个中国工程师的签证卡在审批堆里,最长那个都等了快一年半
这事儿,听起来像是内政事情,但一落到工厂里,马上就变成了生产线断裂,岗位空着
你想象一下,原本印度想自己搞点制造业,结果签证一卡,就等于厂子停工,损失掉了几百亿卢比的订单
真是就像是把产业链的电源拔掉了一样
“封锁”还是自己把门拆了
有人说,这都是中国把门锁死了,搞得印度不能崛起,其实
中国从来没封印度,反倒是印度自己把门拆了
比如手机产业,印度的目标是搞出自己的品牌,想把中国的制造给干掉,但事实上,80%的手机零件都得从中国进口,设备调试、模具精度
全部都得中国工程师帮忙
没有零件,没有调试,产业链就像被断电一样
同样的例子也出眼下新能源汽车方面
印度想自产电动汽车,但大部分稀土磁铁和动力电池
2024年,印度的报告都说了:如果进口的稀土继续紧张,全国的车子就得减产
你看,这不是中国“锁死”了印度
而是印度自己没找对钥匙
中国没按死印度,印度是在按掉中国人的门铃
根据印度电子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政策限制让那些印度本土企业纷纷跑去孟加拉、越南,转移产能
你说,这“封锁”是谁锁谁
▶ 两国贸易,明明还很“亲密”
更搞笑的是,明明政策搞得那么激烈
印度还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24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了1384亿美元,咱们出口遥遥领先
印度对咱们的逆差也快1000亿美刀了
这听着挺怪的,地球装得下两个工业大国
结果,印度工业靠的零件都得从中国买,物流也靠中国的供应链
磨叽到最后还怪咱们不让它发展
▶ 基础设施还得“重修”
你要说印度想变成“下一个中国”,那得先把基础打好
但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2024年,印度自己公布的白皮书承认:他们在水、电、网地方
最基本的工业用电都没保障
比起中国,印度的工业用电贵了40%以上,供电还不稳定,时不时停电,停一次就可能让整个车间的模具报废,材料都白扔了
别说水和交通,印度的港口离主要制造区平均得跑几百公里,装一批货要72小时
这些事情,根儿不是咱们造成的
都是印度自己经济体的结构性瓶颈
你说那“廉价劳动力”,看似优势,但企业一来才发现,“劳动力”多,但“动力”少
2023年,德国机械制造联合会去印度评估,结果是:单位产出效率只有中国的38%
这是用一样设备、一样图纸测的
你说,这还叫“搬走中国”,真不是嘴上说说,得把电、路、人员都调顺了
▶ “印度制造”还在路上,中国已跑到新阶段
眼下,“印度制造”还远远没成型
咱们中国已经奔着下个阶段去了
没有中国的组装线,印度几乎搞不出“组装”这个活
印度国大党的人还说:“我们所谓的制造,就是组装
”手机、汽车、家电、太阳能,核心零件都得从中国进口
转手在孟买或诺伊达组装
这话尽管粗糙点,但说的很实在
2024年,印度从中国进口了差不多480亿美元的电子和电气组件
占整个制造业核心部件的60%以上
这结构性依赖,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
是中国几十年积累的产业闭环带来的
印度一份内部评估也说了:如果中国关键部件断供7天,印度的工业就得停掉26%
你说,这不是“被锁死”
美国一边喊着要帮印度,想把它变成第二个中国,一边又让它从中国买零件
还有,咱们中国在自动化、智能制造上早就跑到前面去了,机器人装配效率不断提高
印度还停留在靠人工作业的初级阶段
这根本就不是谁卡谁的事情,而是两边的工业阶段压根不在一条线上
▶ 核心技术,差距大得很
2024年,英特尔准备在印度建个芯片封装线,但调试一波折,工程师技术储备不够,调试时间一推再推
最终要到2026年才能投产
背后原因很简单——还得中国工程师带路帮忙,但签证又批不下来
你说缺人,又不让人进,这不是“封锁”
而那些印度制造商,磨叽到最后还是得回头找中国代工
你要明白,想要完全靠自己搞起来
设备、技术、人员、基础设施,这些都得跟上
否则,“你禁人,我禁货”,等于你搬走了人,但系统还在
没办法完全靠自己跑起来
制造业不是快手视频刷一刷就完事的活,要的是一整套体系的配合
那你起码得把发动机点着火,从底层打基础
否则,光靠喊“我要做中国第二”,再加点口号
要想真正干出个样,别只想着搬点模具、拼拼装配,得把电、水、路都调顺,把人都培养起来
▶ 结语——路还长,光明在前头
说到底,印度还在追梦的路上
要搞清楚,这个事儿不是几句口号能搞定的
想变“社会工厂”,得从基础做起
从设备、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全套搞起
中国走了几十年,积累了太多经验和产业链条
光喊口号、搞“组装”是不行的
要真正追上,得像点火一样
否则,就只会是个“想象中的工厂”
讲到这里,我都觉得,咱们这片大地上,能把产业链条整得更完美
尽管路远,但只要坚持不懈
那时候,咱们中国和印度,可能会在不同的方面里,谁都不再“挡路”了,而是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