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国”时期,中东大片地区曾经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上世纪70年代,亚非拉各国开始独立,英国的势力逐渐从中东地区撤离。但他们并不甘心,毕竟这里成为了世界石油之都。恰好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爆发了战争,英国以“保护商船”为由,再度将军舰开进了中东。
不仅如此,英国海军还对中国南海以及台海局势格外关注,最近更是派出一个航母战斗群来到亚太和周边国家举行军事演习,甚至扬言要到南海和台湾海峡“自由航行”,一旦台海局势有变也将迅速出手,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
而驻扎中东的英国海军,后来几经设计最终宣布在巴林永久驻军。当地的海港条件良好可以为英国航母提供停靠地。可大家别想多了,英国并不会将航母驻防在巴林,驻防在巴林的只有1艘护卫舰。
对,大家没看错。真的只有1艘。没有帝国主义的实力,却依旧没治好帝国主义的毛病。期间也曾有多达5艘的英国军舰云集巴林,因此我们看到了在2024年,英国“奇丁福尔德”号和“班戈”号扫雷舰在巴林海域相撞。最后不得不返回英国大修。
驻防巴林的护卫舰,是英国23型。上世纪70年代,刚刚服役不久的22型护卫舰开始挑起大梁,可英国悲催地发现22型的造价实在是太贵了,自家衰退的国力根本负担不起。于是在22型的基础上,英国设计出了相对廉价的23型护卫舰。
23型护卫舰的舰体选择倾斜7度,外缘取消了尖锐的折角,通过这种设计,军舰可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属于早期的隐身类设计。动力系统采用了柴电与燃气涡轮的组合,高速时用涡轮,反潜时用柴电。这种类似于汽车混动的理念,让23型护卫舰的油耗大幅降低,续航力是其他同级吨位的两倍。
武器装备方面,原来安装了32管“海狼”防空垂发系统,后来升级为“海上拦截者”,距离超过25公里;反潜装备方面,使用英国自产的“黄鲷鱼”轻型反潜鱼雷,搭配随舰的“梅林”反潜直升机。英国人后期还为23型驱逐舰加装了挪威生产的NMS反舰导弹,射程可以达到200公里。
这种小船扛大炮的搭配,也充分说明了英国海军的窘迫。没有其他类型舰艇分担任务,只能把多重任务压到1款军舰身上。
随着时间进入了21世纪,23型这款老年舰的窘态频发。比如作为防空军舰最重要的相控阵雷达,23型军舰没有安装。那么在现阶段空战中,23型就好比是个拿着机关枪的瞎子,根本不知道朝哪里开火。
作为护卫舰最本职的反潜工作,23型也开始力不从心。因为她安装的声呐是上世纪的产品,只能在航速低于10节的时候才能有效使用。这就好比大家都已经开上汽车了,23型如同三蹦子一样在后边慢慢跟着,这压根追不上大家的速度了。
而且即使是10节速度,23型的反潜能力也是状态频发。2024年在与马来西亚进行联合军演时,23型装备的声呐竟然将远处的商船甄别成了水下的潜艇目标。这就好比一个人指着空座位告诉你上边坐着人,你说害怕不害怕。
鉴于23型护卫舰的老态龙钟,英国考虑用26型护卫舰进行替换。可26型护卫舰的建造十分缓慢,根本追不上23型退役的速度。因此英国只能考虑削减在中东的海上力量,甚至不排除有些区域被迫放弃。
英国已经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了,这一点他们明白只是不愿承认。
#欧洲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