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天门山“倒栽葱”,40亿打水漂,风云X3L还能买吗?

那一脚油门下去,奇瑞本想让风云X3L一飞冲天,直接在天门山顶开香槟,结果呢?

车屁股一滑,带着栏杆和所有人的下巴一起掉了下来,留下了一地鸡毛和一缕青烟。

这出“登天”大戏,最后演成了“倒栽葱”,简直是年度最佳营销翻车现场,看得人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事儿妙就妙在,它不是孤例。

时间往前倒几年,2018年,路虎揽胜运动版P400e,同样是这999级台阶,人家像个优雅的登山家,9分51秒,稳稳当当就上去了,成了全球第一个“征服”天门山天梯的量产车,那场面,跟拍电影似的。

奇瑞这波操作,明摆着就是想复刻神迹,告诉大家“洋人行,我也行”,甚至还想整个“我更快、我更强”的活儿。

想法是丰满的,现实却骨感得让人心疼。

人家路虎那是用实力给自己脸上贴金,奇瑞这回,是结结实实地用轮胎给自己脸上来了个大嘴巴子。

咱就是说,奇瑞是没点数吗?

还真不是。

你翻开这风云X3L的参数表,那家伙,简直亮瞎眼。

全铝车身,白车身才230公斤,比不少人的减肥目标还轻。

1.5T的增程发动机,热效率奔着46%去了,配上双电机四驱,最大功率315千瓦,零百加速4.7秒——这数据你放性能车里都算是个狠角色。

最小离地间隙225毫米,最大涉水深度625毫米,接近角、离去角都挺像那么回事。

怎么看,这都是一台能“野”一下的车。

可问题来了,一台纸面上的“全能战士”,怎么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败给了几百级湿滑的台阶?

官方给的解释,听起来特像甩锅大会的标准发言:安全绳的卸扣掉了,缠住了轮子,导致动力中断。

听着好像是意外,是天灾人祸。

但你细品,这里头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在那种极限坡度、超低附着力的台阶上,每一个轮子的扭矩分配都得是微秒级的精准计算,轮胎稍微一打滑,就可能满盘皆输。

它的四驱扭矩分配逻辑,真的为这种堪称变态的工况做过标定吗?

我表示怀疑。

实验室里跑出来的100%爬坡度,跟天门山这种台阶湿滑、高频冲击的“搓衣板”路,完全是两个次元的东西。

更深一层,这场挑战从策划开始,就弥漫着一股“赌徒”的味道。

奇瑞太需要一个爆点了。

在如今国内15万级别SUV市场,那简直就是一片血海。

各家都在卷配置、卷价格、卷续航,你不搞出点惊天动地的大新闻,明天消费者就把你忘了。

于是,天门山就成了一个诱人的舞台。

赢了,一步登天,风云X3L直接封神,贴上“国产路虎”的标签;输了……好像他们没太仔细想过输了会怎么样。

这种把技术验证和营销噱头混为一谈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工程科学最大的不尊重。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路虎。

人家在挑战前,做了多少准备?

据说团队在英国花了数周时间,用计算机模拟了天门山的每一个台阶,对车辆的悬挂、动力输出、轮胎都做了针对性的调整,车手更是身经百战的专业人士。

那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作秀,而是一场精密策划的工程展示。

反观奇瑞这次,更像是一场仓促上马的直播秀,安全措施的疏漏只是表象,背后是对极限挑战缺乏敬畏心的体现。

最终,这场闹剧让奇瑞的股价一天之内蒸发了近40亿港元。

市场的反应是最诚实的,投资者看到的不是一台车挑战失败,而是一家企业在决策上的冒进和风险管理的缺失。

这比车子本身的问题要严重得多。

说到底,风云X3L这车究竟如何?

抛开这次失败不谈,它可能是一台在铺装路面上动力充沛、智能化配置高、空间实用,偶尔也能去郊外撒撒野的好车。

它的配置和定价在同级别里相当有竞争力。

但天门山这一跤,给它贴上了一个尴尬的标签。

它就像一个偏科严重、考试前疯狂押题的学生,结果最关键的一道大题,恰恰考在了他没准备的知识点上。

这车没那么神,也没那么差,它只是成了急功近利的营销策略下,那个最倒霉的“牺牲品”。

所以啊,这台车未来会怎样,还得看奇瑞自己怎么往回找补了。

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摔倒了,就得自己爬起来,把脸上的泥擦干净,再告诉大家:“刚才风太大,纯属意外。”

至于观众信不信,那就得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