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这潭水,表面看是中美两条大龙在搅动,可真要翻腾起来,池子边那些伸头探脑的家伙,哪个不是自带小九九?别光猜美国人敢不敢跳下场了,先瞧瞧那群围着棋盘,随时想借势推一把、顺手捞一把的“玩家”,他们的心思,复杂得很,才不是简单一句“听华盛顿的”能概括的。
一旦台海真擦枪走火,火星子溅得到处都是,有三个国家几乎是逃不掉的,肯定会被卷进这漩涡里。但你可别把他们想成是扯线木偶,他们每一次看似冲动的举动背后,其实都藏着一本清清楚楚的、关乎自己那点儿利益的账本。
第一本账:日本的“国运豪赌”
离我们最近,也是心思最重的一个邻居,就是日本。那句喊得震天响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你得掰开了听。这话与其说是它对台湾有多么掏心掏肺的“关心”,倒不如说是日本借着这个由头,在为自己国家的未来命运,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略赌局。
要看懂日本,得翻翻历史那页。二战后,美国人给它套上了一部“和平宪法”,第九条明晃晃写着放弃战争权,不许维持军队。这既是惩罚,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变相“保护”,让日本在“吉田茂主义”那条路上,一门心思发展经济,愣是把自己折腾成了世界经济强国。
可对日本国内不少人来说,这顶“和平”帽子戴了几十年,越发像个勒得慌的紧箍咒。他们心里痒痒啊,就想甩掉这身行头,变回一个所谓的“正常国家”,手握能跟大国掰手腕的军事和政治权力。
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琢磨怎么解开这道锁。而台海,在他们眼里,恰好就是那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你想啊,这儿要真打起来,日本立刻就能理直气壮地嚷嚷“周边有事”,说这构成了对它“存亡”的威胁。这话一说出口,改宪法、扩军备的民意基础,就等于官方给你铺好了红毯。更关键的是,这能向美国秀肌肉、表忠心,让华盛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主动给你松绑,鼓励你军事上更大胆点儿。
再往深了看,这是日本经济的命门。这国家穷资源啊,石油、天然气这些“生命线”,大部分都得晃晃悠悠地经过台湾附近那片海。这条道要是被彻底掐断,日本的工业机器不出几个星期就得全歇菜。所以,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台海别彻底变天,或者至少保证这条海上通道不被一个潜在的对手完全攥在手里,这是它国家战略里最核心、最不能丢的东西。
所以,日本在台海问题上蹦跶得越欢,越像是在下一盘极其精密的政治大棋。它赌的就是,借助一场也许可控的外部危机,一把挣脱战后那个让它“憋屈”的秩序,摇身一变实现所谓的国家“正常化”。
至于万一赌砸了呢?跟中国直接硬碰硬,以现在两家的块头对比和那点历史旧账,日本要付出的代价,很可能就是几代人辛苦攒下的财富,瞬间化为灰烬。可巨大的诱惑就摆在那里,推着他们一步步向那个危险的赌桌靠近。
第二本账:菲律宾的“杠杆游戏”
如果说日本人是揣着心事、敢下血本的赌徒,那菲律宾就更像是个眼明手快的投机客,总想在几个大块头掰腕子的缝隙里,玩点以小博大的杠杆把戏。
菲律宾那点儿军事实力,说句不好听的,真不值一提。别说跟大国叫板了,就连在南海跟我们玩儿的那些小动作,多数时候也就停留在“碰瓷”级别。
可它的厉害之处不在拳头硬,而在位置刁。把地图摊开一看就明白,菲律宾北边的吕宋岛,跟台湾就隔着个窄窄的巴士海峡,这可是在第一岛链上,一个谁也绕不开的关键环节。这个地理位置,对任何想插手台海的域外势力来说,战略价值简直是金子做的。
菲律宾现任政府可太懂这一点了。在南海那摊子事上,它自己心里有数,单挑肯定干不过中国,所以必须得死死抱住美国这条大腿。那怎么让美国更死心塌地地为它在南海的那些“主张”站台撑腰呢?最好的投名状,就是在台海这事儿上,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呗。
你看这几年,菲律宾给美军开了多少新的军事基地使用权,有好几个就在吕宋岛北部,这枪口对着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笔买卖,两边都心知肚明,账算得贼清楚:菲律宾出地盘,甘当美国介入台海的“跳板”或者“前沿据点”。作为回报,美国就得在南海给菲律宾更硬气的安全保证和军事援助,让它腰杆子能挺得更直一点。
这就是典型的地缘政治杠杆。菲律宾用自己手里唯一拿得出手的好牌——独特的地理位置——去撬动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力量,指望借这股力来解决自己在南海的麻烦。他们可能压根儿就不想真打起来,但他们特别乐意摆出一种“我可能被卷进来哦”的姿态,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种火中取栗的投机,等于是把自己捆在了美国的战车上,一旦这战车真奔着悬崖去了,最先被甩出去碾成渣的,往往就是这些看起来最不起眼、最脆弱的零件。一个连海警对峙都捞不到便宜的国家,一旦被卷进大国间的绞肉机,那会是什么下场,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
第三本账:澳大利亚的“秩序焦虑”
跟日菲不一样,澳大利亚远在南半球,按说跟台海这儿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地缘关系。它之所以也往这趟浑水里凑,更多是一种扎根很深的“秩序焦虑”,以及基于这种焦虑做出的长远战略选择。
很多人眼里,澳大利亚就是美国的“铁杆狗腿子”,华盛顿往东指,它绝不往西。这话听起来糙,但也有点道理,毕竟两边都流着盎格鲁-撒克逊的血,还有《澳新美安全条约》这层铁杆盟友关系打底。但简单地把澳大利亚的举动归结为“盲目跟从”,那就太小瞧人家自己的那本战略盘算了。
回看过去几十年,澳大利亚可是现有这套国际秩序,尤其是亚太这片儿秩序的最大赢家之一。这套秩序,是美国主导建立起来的,它保证了海上贸易航道的畅通,区域力量也相对平衡,让澳大利亚舒舒服服地卖它的矿石、卖它的农产品,赚得盆满钵满。
而今天,中国大陆的崛起,在澳大利亚那些战略精英们看来,是对他们这种“黄金时代”秩序的最根本挑战。他们觉得,如果中国大陆真的实现了统一,那整个西太平洋的力量格局就彻底变了。
一个强大而统一的中国,将有能力把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东南亚和南太平洋,而这片区域,正是澳大利亚人眼里的自家“后院”。到时候的澳大利亚,就得面对一个它根本无力抗衡的地区主导者,它的贸易、安全、外交,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巨大冲击。
所以,澳大利亚在台海问题上的站队,真不是光为了讨好美国,它是在拼了命地维护那个让它舒服、让它受益的旧秩序。它选择的是一条有点“未雨绸缪”味道的对抗路线。加入“奥库斯”协议,砸锅卖铁也要搞核潜艇,积极参与美日印澳那个“四方安全对话”,所有这些动作,都是为了一个长远的目标:想方设法拖慢甚至阻止中国成为这个地区的新主导者。
这是一种刻在国家精英骨子里的战略焦虑。他们选择跟美国深度绑定,不是因为精神上把自己当成了美国的“第51个州”,而是他们算计来算计去,觉得这大概是唯一能保住自己长期国家利益的方式。
可历史的车轮它不等人啊,为了一个正在慢慢远去的旧世界秩序,赌上自己国家未来的前途,这本身就是一场风险高到离谱的冒险。当这盘棋真的崩盘,炸得四分五裂的时候,就算澳大利亚远在天边,恐怕也别想舒舒服服地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