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波克罗夫斯克郊外,宽度仅15公里的通道被硝烟笼罩。 这条连接乌克兰东部前线与后方的唯一陆路,如今被俄军的无人机和炮火精准锁定。 一名乌军士兵在电台中喘息着报告:补给车队又被炸了,伤员运不出去,俄军像潮水一样压过来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0月31日公开承认,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兵力已达到乌军的八倍。 这座战前仅6万人口的小城,如今集结了俄军17万兵力与乌军13万守军,双方超过30万士兵在此厮杀。
俄军采用钳形攻势,从北、东、南三面压缩乌军防线,仅留西侧一条通道作为诱饵。 这条宽15公里的走廊已被俄军远程火力覆盖,乌军运输车队需借助夜色和野战道路勉强通行。 10月以来,通道上的多座桥梁被炸毁,数百名伤员滞留在前线。
乌克兰总司令瑟尔斯基试图打破僵局,紧急投入1.6万预备队增援城内,同时派遣亚速第一军在北翼反包围俄军突出部。 战场态势演变为互相掐喉的消耗战:俄军欲在乌军外线反攻得手前攻占主城区,而乌军则赌自己能先一步切断俄军补给线。
波克罗夫斯克的战场形态已超越传统城市攻防。 俄军放弃大规模装甲推进,改用慢性外科手术战术:以摩托车小队和轻型装甲组渗透城区,配合无人机全天候监控,切断乌军后勤节点。 一名前线乌军军官描述:想用无人机炸毁一辆坦克需耗费数小时,但若呼叫炮兵支援,对方常回复弹药已用尽。
乌军则依托经营两年的地下工事网络抵抗。 这套由主战壕、侧向坑道和藏身处构成的防御系统,可承受152毫米炮弹直击,士兵能在坑道内灵活转移。 然而,俄军将152毫米榴弹炮推至前沿,直接轰击建筑据点,甚至用温压弹清理地下掩体。
乌军每月损失超1万架无人机,60%-80%的无人机未取得战果即被击落。 为应对俄军电子干扰,乌军被迫将无人机设定为仅接受不少于7个卫星信号,而俄军单个阵地的干扰器已增至15台。
乌克兰对俄能源设施的反击成为另一条战线。 2025年10月,乌军情局炸毁莫斯科州400公里长的环形石油管道,导致俄航空燃料供应受阻;对图阿普谢港的第五次袭击,使俄罗斯炼油产能下降37%。 但俄军迅速修复能力惊人,受损设施通常在两周内恢复生产。
西方援助的波动加剧了乌军困境。 美国暂停对乌战斧导弹供应,特朗普政府要求乌克兰用稀土矿产偿还债务;欧盟内部则出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组成的疑乌联盟,反对进一步军援。乌军日均损失50辆装甲车,而西方承诺的装备补充仅能满足30%需求。
泽连斯基为何拒绝从波克罗夫斯克撤退? 答案藏在政治叙事中。 从马里乌波尔到阿夫杰耶夫卡,其决策模板高度一致:先否认危机,再强调局势可控,最后以国家士气为由下令死守。 此次他公开强调:波克罗夫斯克的坚守关乎西方信任。
然而,前线指挥官与基辅高层的裂痕加深。据乌克兰媒体披露,军方多次申请战术撤退未获批准,导致部队被压缩在狭小地带。 与此同时,乌军逃兵案件激增:2024年前9月新增案件超5万起,远超战争前两年的总和。
